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谷山长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游历各个著名山脉、寻访仙踪之后,又回到了尘世,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复杂和迷茫。在这过程中,诗人表达了对师傅教诲的珍视,以及想要将这些深刻意境传递给后来的弟子。诗人还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不是有什么虚幻不实的事物遮蔽了道德之眼,让人们难以真正理解内在的声音。
最后,诗人借助沧浪万顷的景象,以及三更时分明亮的月光,通过天上与水下深浅的对比,表达了对心灵深处的探寻和对生命真谛的追问。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去岁逢京使,因还所寄诗。
难留天上作,曾换月中枝。
趣极僧迷旨,功深鬼不知。
仍闻得名后,特地更忘疲。
莫向孤峰道息机,有人偷眼羡吾师。
满身光化年前宠,几轴开平岁里诗。
北阙故人随丧乱,南山旧寺在参差。
清吟但忆徐方政,应恨当时不见时。
岚湿南朝殿塔寒,此中因得谢尘寰。
已同庭树千株老,未负溪云一片闲。
石镜旧游临皎洁,岳莲曾上彻孱颜。
如今衰飒成多病,黄叶风前昼掩关。
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
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白猿真雪色,幽鸟古琴声。
吾子居来久,应忘我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