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元日日食一百二十韵

岭南逢元日,客子心悲伤。

旁观谬测度,谓我思故乡。

故乡虽云远,可以理归装。

况自入山来,泉石慰膏肓。

同行三数人,形迹亦想忘。

晨起但一揖,随意倾壶觞。

贺客概无有,酬应息奔忙。

转觉此间乐,在家徒皇皇。

所悲竟何事,欲写先徬徨。

念自癸卯后,木饥金不穰。

陕西三岁旱,河南五岁荒。

牛无一束藁,有如坟首羊。

耕无可耕处,屠以充饥肠。

十室去其半,半死半流亡。

戊申乃大熟,禾黍幸登场。

窃谓脱此厄,六幕臻平康。

岂知是岁夏,大水竟汪洋。

或云洞庭湖,白昼日无光。

中有数龙斗,莫辨赤白黄。

腥风挟浊浪,万鼓声雷硠。

一涌高于山,一泻何可当。

混混湖与江,茫茫荆讫扬。

翼轸斗牛间,气湿如银潢。

去年水更大,发难仍沅湘。

所决失堤堰,所浸蔑城隍。

江宁地颇高,钟阜几怀襄。

别有浙西水,顶潮趋钱塘。

加以百日雨,势欲无余杭。

浙之杭嘉湖,北达苏松常。

又北为镇江,财赋甲他方。

岁额千余万,地丁兼白粮。

次如湖南北,安徽及豫章。

亦俱供飞挽,亦且赖输将。

一浸数千里,何者为苞稂。

无米入漕运,何以实京仓。

灾民极可悯,苦况不可详。

有屋在水中,渺不见屋梁。

爷娘儿女子,托命于舟航。

嗷嗷中泽鸿,于何谋稻粱。

死者委沟壑,存者犹羸尪。

天下有大命,官仓有常平。

常平久无实,社仓亦虚名。

欲籴无可籴,议籴徕远商。

巴蜀米价贱,千里连帆樯。

道远风涛恶,贩到价则昂。

有钱犹可买,无钱空踉跄。

欲赈无可赈,驰奏叩天阊。

批章下户部,司农询曹郎。

频年逋赋多,灾区例缓征。

金屡颁大库,钱并支水衡。

昔有盈无缩,今有缩无盈。

虽有缩无盈,犹且别筹量。

通融资挹注,一滴亦天浆。

去年干在己,今年干在庚。

今年第一日,日食令人惊。

午刻历未刻,计食五分赢。

二气绾橐籥,日者太阳精。

履端重首祚,元日记新正。

而乃遭此变,能勿心怦怦。

熙朝大一统,骏业天所昌。

幅员廊无外,宝箓尤灵长。

下自元明宋,上溯虞陶唐。

六代六圣人,从古见未尝。

今上夙敦敏,嗣服提乾纲。

四目之所运,四表咸辉煌。

阅今三十载,暇食恒不遑。

所冀百君子,赤栋为干桢。

堂堂位宰辅,先自笃忠贞。

大度休休然,寸心冰玉清。

衮职一无阙,运量周垓纮。

六官有官守,毋偷毋纷更。

言官有言责,毋噤口不鸣。

其任封疆者,赫然民所望。

安民在察吏,吏有良不良。

墨吏一推排,脂膏涂橐囊。

酷吏一哮吼,魂魄落锒铛。

茸吏百不理,宿牒堆满床。

是皆民之蠹,得不重惩创。

奉法毋斁法,思患宜豫防。

视寇攘奸宄,如猰貐豺狼。

欺君大不敬,讳盗大不祥。

养痈必流毒,剜肉难补疮。

兵以练乃劲,简校肃戎行。

谷以蓄乃足,句稽谨盖藏。

事事务实济,内外同匡襄。

孪者毋不破,弛者毋不张。

氛翳顿豁除,险阻化康庄。

闾阎获安堵,一意力农桑。

天方命百神,为民节阴阳。

日雨雨时若,日旸无恒旸。

旱魃及水怪,曷敢肆狓猖。

黄人行捧日,两耳垂璧珰。

天保佑天子,端拱坐明堂。

泮奂尔游矣,纯嘏永无疆。

洚水儆帝尧,大旱疲成汤。

从古多日食,日食亦无妨。

造化递消息,气数交纵横。

剥正欲其复,晦正欲其明。

殷忧以启圣,天具有深情。

圣躬则已劳,臣躬则已荣。

温饱逮僮仆,岂复别有营。

葵藿小草耳,心为太阳倾。

矧人含血性,沥之即丹诚。

所冀纾主忧,力与气数争。

天心非不仁,在人宜作强。

毋以绕指柔,误此百鍊刚。

众心如一心,积渐通穹苍。

苍苍密转移,感召非祈禳。

我固旧史氏,亦忝少司成。

自顾殊碌碌,未可縻华缨。

归田曾无田,破砚聊代耕。

久矣甘枯寂,万物秋毫轻。

迩来胸臆间,一丝长自萦。

时事日以艰,耳目岂聋盲。

背人成此诗,不觉慨以慷。

掷笔涧中泉,纵步凌苍茫。

嗒然一长啸,愁云落我旁。

四山色黯惨,飞鸟为不翔。

天壤此一时,非我独伥伥。

安知无烈士,仰天泪沾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惺的《庚戌元日日食一百二十韵》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岭南地区元日(春节)时遭遇严重水灾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期望。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灾民的困苦生活,如房屋被毁、粮食短缺、赋税拖欠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难。

诗人以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开篇,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指出尽管朝廷有常平仓和社仓,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应对灾情,官员们的责任感和执行力也存在问题。他呼吁官员们要忠贞尽职,整治吏治,严惩贪污腐败,同时强调军事训练和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主张内外同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

诗中还提到,虽然个人生活困苦,但诗人仍寄希望于贤能之士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分忧,表达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最后,诗人以日食象征天意的警示,坚信在天子的领导下,国家能够度过难关,人民生活会逐渐恢复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关切。

收录诗词(16)

李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接家书

客中日盼家书到,接得家书不忍看。

纸尾定知言未尽,墨痕疑有泪难乾。

困人碌碌成何事,对此茫茫集百端。

中酒阻风今夜又,寒镫影里漏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上杭旧县乡至永安湖口司无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顿甚劳途中书此遣怀

我闻七闽之险绝人寰,今见闽西之山长且弯。

如树有干干有枝,枝枝叶叶交回环。

一山生出山无数,大抵无一直走皆横拦。

初逾一岭谓山尽,未尽又见山当前。

山脚稍稍得平处,过去竟为山所关。

山头隐隐现凹处,上去仍为山所瞒。

或数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劳跻攀。

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总在山之间。

往时飞步凌孱颜,祇今老矣筋骨孱。

赖有两人能舆我,下舆姑让渠息肩。

摄杖徐行复小憩,松边竹下时流连。

但见山头石磊磊,但闻山脚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

水兮何智石何顽,石固长间水亦间。

咄哉上上下下劳如此,我殆不如石与水。

形式: 古风

瞿唐峡

地不此间裂,江应无处流。

群山开一缝,万里送孤舟。

石古黝如铁,潭秋腻欲油。

自怜非画手,窜取入双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河间献王墓

风流儒雅最英英,藩邸人如棘下生。

吾道中兴由汉室,斯文一劫是秦坑。

诸陵而外存孤冢,小县于今尚旧名。

芳躅遥遥谁继者,好从前路问东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