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流儒雅最英英,藩邸人如棘下生。
吾道中兴由汉室,斯文一劫是秦坑。
诸陵而外存孤冢,小县于今尚旧名。
芳躅遥遥谁继者,好从前路问东平。
这首诗描绘的是对河间献王墓的感慨,诗人李惺以风流儒雅的形象赞美了献王的才情,将其比作在秦坑文化劫难中依然璀璨的英杰。他强调献王对于儒家学说的贡献,认为其道统中兴了汉室,而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则象征着学术文化的巨大损失。诗人接着指出,尽管陵墓之外只剩下一座孤冢,但献王的名字和影响在小县中依然保留着旧时的荣光。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询问后世谁能继续献王的遗志和学问之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以及对河间献王精神的敬仰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历史沧桑感和文化使命感。
不详
西下空同东复东,黄河送我出关中。
一年容易淹行李,万里回旋似转蓬。
王屋山藏抱犊子,尸乡亭有祝鸡翁。
岷峨亦是神仙窟,那向人间作寓翁。
黄阁自清邃,相公生较迟。
可怜多难日,犹似太平时。
绝技摸棱手,间情歇后诗。
死伤都不问,丙吉是良师。
开府威权重,封疆计画疏。
临危仍喛缓,讳败尽含胡。
姑作目前计,专筹额外租。
累朝仁寿泽,元气待谁扶。
凶锋如烈火,所至肆焚屠。
赖有雄藩耳,谁知一策无。
神昏失肝胆,恩重惜头颅。
福命苍生薄,君当恕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