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源润思义轩

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

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

夷齐独何为,行矣西山薇。

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

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端居贵名教,动息怀所宜。

冥心戒苟得,百行从可知。

仲尼有明训,勖尔恒自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潘源润思义轩》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诗的前两句“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将志士对名誉节操的坚守与商人的逐利之心形成对照,揭示了社会风气的两极分化。接着,“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表达了对道德准则被忽视的忧虑,暗示寻求正义之道变得困难。

诗人以伯夷、叔齐的典故,赞扬他们不随流俗,宁愿饿死于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高尚情操,以此激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纯洁。“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则借延陵季子的隐逸之志,强调了超脱世俗的高尚行为难以企及。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进一步批评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呼吁清风能振奋人心,驱散庸俗。然而,诗人并未绝望,他深信在历史长河中,像伯夷那样的人物仍能激发后世的敬仰,“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最后,诗人倡导人们应珍视名教,保持内心的清明,戒除苟且,以百行示人。他引用孔子的教诲,勉励读者要时刻自我砥砺,保持高尚的品行。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期待。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林伯予师宴堂

交久敬弥笃,仲尼称其贤。

廛居任湫隘,豆肉不掩肩。

美哉君臣义,金石行当宣。

遂令太史公,忻慕思执鞭。

吾子重高节,尚友千古前。

堂开七岩下,中有双涧泉。

宴坐澹无私,恬然忘外喧。

寤寐梦先哲,道存犹未捐。

余惭石父贱,感激应谁怜。

形式: 古风

同林汉孟池景大静得轩壁

胚浑本无象,圣人亦何言。

唯应遂初心,庶以窥其源。

冥栖守玄默,水木澹丘园。

浮云净空宇,爽气当前轩。

妙契忽自领,恬然忘外喧。

孰云吾道远,乃自灵台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连川医者许得明悠然楼

楼居结遐想,高超世人群。

冥栖寄寥廓,心远遥天云。

举目见归鸟,夕岚浮氤氲。

清晖旷无际,揽之不盈分。

缅怀沈蛟井,金绳閟苔纹。

灵贶亘千古,英声耀前闻。

以言岐黄秘,稽首长桑君。

毋令上池水,独涴灵台焚。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梁董教乐善堂

志士迈恒调,所践唯格言。

心以善自乐,身将义弥敦。结堂奉脩?,孝养勤朝昏。

庭门水木秀,春至池草蕃。

世情徇荣禄,所向多异门。

谁知贵天爵,此乐难具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