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召伯埭

孤舟渺无根,夜历数村雨。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

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

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孤舟中漂泊的情景,以及清晨醒来时所见的景色。首句“孤舟渺无根”便奠定了全诗孤独、飘零的基调,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舟的命运一样,无依无靠,漂泊不定。接着,“夜历数村雨”描述了夜晚舟行于风雨中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则转向了清晨的景象,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平静的水面和霜覆盖的树木上,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水镜”形象地描绘了水面如镜子般清澈,映照出周围的景色,而“霜树”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增添了几分寒意。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孤苦无依的大雁,思念着远方的同伴,这恰好呼应了前文的“孤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接下来,“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则是对这种孤独感的自我反思,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被这样的愁绪所困扰?

最后,“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烟雾缭绕,仿佛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接,给人一种迷茫、迷失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而“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表达,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明天醒来,是继续随波逐流,还是选择停泊,寻找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大热行旌德山中不可车马步至凌氏林亭诗

踞石休茧足,掬泉洗赪容。

于何脱冠履,共指云外峰。

翳彼园屋小,钩帘苍翠重。

庭空燕雀乳,树老莓苔封。

露泫过墙竹,风凄横涧松。

欣然曲肱卧,鼻息春醅浓。

推床上马去,孰是陈元龙。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次韵周圣举从子乞纸

溪翁捣冰时,寒甚龟手絮。

千金售词客,妙语零唾雾。

回看乌丝栏,一嫡轻百庶。

长供虿尾落,肯受蝇头污。

今朝持赠君,真似翼傅虎。

应缘未给札,欲草子虚赋。

他年五十万,渠复愿邻富。

行看醉帖来,家不设寒具。

形式: 古风

郑固道累书求寓屋诗走笔封寄

平生金石交,政尔一固道。

佳哉固道乎,所至即为宝。

人言醒而狂,我见影亦好。

忆初烟尘飞,环累十万灶。

夕烽通甘泉,兵气塞穹昊。

公为鲁仲连,麾去如振槁。

功成拂衣去,不羡中令考。

每逢泉石佳,便欲事幽讨。

晚行龟峰旁,爱此千嶂抱。

亟营背郭堂,羞作出山草。

慨然悬其车,避俗长却扫。

所嗟高明家,华屋几人保。

既留杨柳枝,仍占杏花岛。

真成醉吟翁,何况无病恼。

属闻鸿冥冥,痛恨归不早。

何当释羁囚,把臂共倾倒。

馀光玩桑榆,踵息养梨枣。

买邻会有时,来往成二老。

形式: 古风

题伯禹给事漫吾亭

人生天地间,同一幻泡影。

偶然相值过,便有人与境。

那知两皆漫,直寄弹指顷。

古来贤达士,物我均土梗。

程侯东南俊,少日忠义秉。

周旋正色地,四海惮严冷。

立朝二十年,愤世欲生瘿。

班虽近日月,志则在箕颍。

中年拂衣归,绝意向钟鼎。

泽幽成小筑,胜会已独领。

清寒挹湍濑,秀色揽诸岭。

聊将不羁身,对此无阏景。

回首浯溪老,便觉加数等。

从渠春风颠,那得到古井。

高词出胸臆,妙处如灌顶。

读罢眷樊笼,悠然发深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