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其十二)

大东门接小东过,衾艳衣香羡此多。

闻说花田重徵税,花排花串价增高。

形式: 词牌: 竹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社会中的一种现象,通过对比大东门与小东门的景象,以及对花田征税后价格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与生活状态的一个侧面。

首句“大东门接小东过”,以空间的连贯性引入场景,仿佛引导读者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暗示着两地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或对比。接着,“衾艳衣香羡此多”一句,通过“衾”(被褥)和“衣”的细节,以及“艳”和“香”的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色彩与香气的生活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富足与美好。这里的“羡”字,表达了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的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闻说花田重徵税,花排花串价增高”,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经济层面。通过“闻说”二字,诗人巧妙地引入了一个社会现象——花田因加重税收而导致的价格上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复杂性,也暗示了政府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通过“花排花串”这一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花田的繁盛景象,也突出了价格上涨后的市场反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立体、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社会变迁与经济活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台湾竹枝词(其十一)

罂粟花开别样鲜,阿芙蓉毒满台天。

可怜驵侩皆诗格,耸起一双山字肩。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九)

门栏惨绿蜃楼新,道左耶稣最诱民。

七十七堂宣跪拜,痴顽齐礼泰西人。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一)

东宁西畔树降旗,六月天兴震叠师。

从此东周遗老尽,更无人赋采薇诗。

形式: 词牌: 竹枝

台湾竹枝词(其八)

番社曈昽曙色开,鎗雷箭雨打围回。

黍罂酒热朝餐早,手擘奇柑煮鹿胎。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