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四)沙先生君敏

乡邦文献最关心,小品琅琅屡盥吟。

剑出丰城含锐气,琴调太古有清音。

者番鸡黍迎王粲,他日龙头属华歆。

郭璞题诗赠温峤,异苔毕竟是同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四)沙先生君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祝廷华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乡邦文献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首句“乡邦文献最关心”,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视。接下来,“小品琅琅屡盥吟”描绘了诗人对各类小品文的反复诵读,体现了他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深入研究。

“剑出丰城含锐气,琴调太古有清音”两句,运用了典故,以“剑出丰城”比喻才华横溢,以“琴调太古”象征高雅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诗人对才华与艺术的追求和赞美。

“者番鸡黍迎王粲,他日龙头属华歆”中,“者番”是“这番”的意思,这里指诗人邀请朋友聚会,如同当年王粲受到曹操的礼遇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聚会的期待。“他日龙头属华歆”则暗示了未来某位朋友可能取得显赫成就,预示着友谊的美好前景。

最后一句“郭璞题诗赠温峤,异苔毕竟是同岑”引用了历史典故,郭璞赠诗给温峤,虽然环境不同(异苔),但情感相通(毕竟是同岑),寓意深厚的友情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乡邦文献的关怀,还蕴含了对友情、才华与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收录诗词(304)

祝廷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 字:丹卿
  • 号:颜丞

相关古诗词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五)周先生雪昆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六)章先生慰农

故纸钻研夜复晨,隆冬两度剧伤神。

敢誇造凤空前哲,常恐穷鱼累故人。

南郭开襟愁露肘,西园著集健吟身。

过庭诗礼趋承久,愿假珍闻侑众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七)沙先生怀甫

海上栖迟快朵颐,入林把臂日酣嬉。

前程未展鲲鹏志,幽愤难教鹈鴂知。

一舸鸱夷载西子,几人萍聚听南词。

沙鸥最是多情侣,与尔联盟共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八)花女士亦芬

绿蚁红泥集胜流,只鸡斗酒复何求。

苍髯耆硕千龄聚,碧海珊瑚一网收。

铭菊颂椒工艺事,撒盐飞絮豁吟眸。

大家风范天然具,学识都高更不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