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日抵巴里坤

南山高瞰城,下复裂深谷。

巉岩千丈堞,排齿入山腹。

晴天飞雪霰,即已没车轴。

阴寒中人深,肩背苦瑟缩。

千里留战地,往往鬼夜哭。

年残风益暴,客至裹重幄。

灯火集一城,宵惊烛光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巴里坤的地理环境和氛围,充满了浓厚的边塞气息。诗人以“南山高瞰城”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高峻,俯瞰着下方的城市与深谷,营造出一种雄伟壮阔的景象。接着,“巉岩千丈堞,排齿入山腹”,进一步描绘了山岩的险峻,仿佛排列的牙齿深入山腹,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晴天飞雪霰,即已没车轴”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天气的恶劣,即使在晴朗的天空下,雪花和冰雹也大到足以淹没车轮,突显了环境的严酷。而“阴寒中人深,肩背苦瑟缩”则通过人物的感受,更深层次地表现了这种寒冷的侵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寒气逼人。

“千里留战地,往往鬼夜哭”则将场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边疆战场,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夜晚的哭声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悲惨故事。最后,“年残风益暴,客至裹重幄”写出了年末风力的加剧,以及外来的访客在如此恶劣环境下所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艰苦。

“灯火集一城,宵惊烛光绿”则是对城市夜晚景象的描绘,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灯火依然聚集在城市中,但绿色的烛光似乎在夜晚中显得格外醒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暗示了在艰难环境中人们仍然努力生活的情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之地的独特风貌和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登库舍图岭纵笔作歌

生不识玉门关,梦不到祁连山。

忽然天风吹马足,直上千仞万仞之峰巅。

积雪璨巉岩万万古,其鳞之而玉龙舞。

有时天亦被雪遮,一片空蒙迷仰俯。

我闻西域冈底斯乃山岳尊,祁连南北脉络分。

群山莽莽入关去,武功太白皆儿孙。

亥章不能步,神禹不能导。

遂使益地括地图志讹,雪海冰天白浩浩。

既不如张博望,浮槎竟到青天上,又不如郑安远,左执鞭弭右橐鞭。

负戈万里天西来,平生游迹真奇哉。

雪山峨峨白玉皑,冰山晶晶沙山颓。

罗卜淖尔蒲类海,如螺如芥如浮杯。

西穷西海滨,东望东海限,四海复四海,自西至东二万馀里舆图恢。

九州岛五岳峰数堆,南界北界青莲开。

三千大干鲜如此,虫沙猿鹤一瞬俱尘埃。

膏我车,秣我马,天山雪深几没踝。

白云如席堕我鞯,白雪如掌落我肩。

羲和纡辔娥魄晦,但见银海沆瀁上下左右兜罗绵。

不用纪功勒石铭燕然,亦不用短衣射虎消残年。

醉斟车上酒泉酒,一唱玉门迁客西征篇。

形式: 古风

将至鼸泉车中别博克达山

博克达山高极天,三峰栏出青云端。

负戈一载北庭住,日日对尔开愁颜。

昼拥鸿蒙万年雪,玉岽连蜷皓以洁。

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

夜烧昆仑万年火,烛天之焰罡风簸。

烈山一炬雷电惊,欲吟未吟口先哆。

噫吁峨浩浩落落,撑岩嶙石交耐久。

我与君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

烟霏微兮云演漾,峰头白雪遥相望。

相望何如相对时,望山别山吾有诗。

行行又过蒲类海,水光扑面风飓飓。

形式: 古风

蒲类海三首(其一)

雪岭三峰矗,天光一镜涵。

日高澄海市,波净豁云岚。

鹳鹤盘空起,鱼龙得气酣。

尾闾何处泄,不必注东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蒲类海三首(其二)

弓挂天山上,封侯重海西。

当年驱战马,此地动征鼙。

窦耿名犹壮,征和迹可稽。

沧桑俄顷事,回首白云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