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风昨夜灞陵秋,千树萧条带驿楼。
莫道离人空有恨,暮蝉寒雀也关愁。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傍晚时分,西风吹过灞陵(古代送别之地)的凄凉景象。千树叶子凋零,显得萧瑟冷清,连带着驿楼也笼罩在悲凉气氛中。诗人通过"莫道离人空有恨",表达了离别之人的哀愁,并进一步借景生情,指出连暮蝉和寒雀似乎也在为这离别的愁苦而鸣叫。王恭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秋离别图,展现了离别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西风一雁海城头,羌笛声中水乱流。
枫叶萧萧山月下,戍楼残火几家秋。
百战沙场老此身,长楸宫草几回春。
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恋主人。
深涧垂萝暗竹房,半枝残烛雨声凉。
萧条树叶千峰里,不独啼猿断客肠。
楼前积水映苍苔,卷幔孤云落酒杯。
更尽一樽秋雨外,故山曾有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