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泉明府得予圭墨以诗来谢因以联答和韵

金龙初试墨池新,冻雨浓云细可论。

笔底风雷浑未散,尊前珠玉岂应贫。

呼嵩道士增声价,濡鬓仙郎识急真。

遥想赤虬蟠结地,悬知不负草玄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郑廷鹄所作,名为《李东泉明府得予圭墨以诗来谢因以联答和韵》。诗中描绘了对友人赠予珍贵圭墨的感激之情,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艺术与友谊的珍视。

首句“金龙初试墨池新”,以“金龙”喻指珍贵的圭墨,形象地描绘了其在墨池中初次展现的崭新与珍贵。接着,“冻雨浓云细可论”一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细致入微的态度,以及对朋友情谊的深切体味。

“笔底风雷浑未散,尊前珠玉岂应贫”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执着,即使在日常的聚会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光芒,如同珠玉般珍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认为友情不应因物质的贫乏而减少其价值。

“呼嵩道士增声价,濡鬓仙郎识急真”则通过引用传说中的道士和仙人,象征了诗人对艺术与友谊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评价,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这里的“呼嵩道士”和“濡鬓仙郎”分别代表了对艺术与友谊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最后,“遥想赤虬蟠结地,悬知不负草玄人”两句,以想象中的赤虬(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艺术与友谊的力量,预示着这种力量将使诗人不负众望,成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者和友谊的守护者。整首诗通过对艺术、友谊及个人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66)

郑廷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 字:元侍
  • 号:一鹏
  • 籍贯:琼山

相关古诗词

三月六日云雨大作和蔡隐者韵

三月雷声撼太空,海云送雨入墙东。

黄芽畦上惊鸡黍,白缕离边覆宛童。

冒水诗邮如有意,冲泥门巷可能通。

君公若为三农喜,何惜春心两颊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月客至齐云山登高用东泉韵二首(其一)

客至披云揽石龙,乘风飞度最高峰。

尊前日出甘同醉,眼下天空信可容。

丛菊有缘还对面,文霓何意独摩胸。

凭谁记取留题处,千古磨崖是笔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九月客至齐云山登高用东泉韵二首(其二)

十里招寻湖上行,湖光山色近人明。

到来云谷花频插,莫厌龙池酒数倾。

木杪寒猿窥旧窟,瓮头秋蕨露新茎。

哨壶枉矢能娱客,潦倒谁知更解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灯独誓诗为黎门烈妇邢氏作

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祇自伤。

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

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

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