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七里泷口望桐庐县

泷口波自平,沧洲分两溪。

辛勤下百粤,乍出天一涯。

近入桐庐市,潮水滥中泜。

不闻湍濑声,沙鸟浩然飞。

物我两俱适,吾亦浩然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泷口处,波浪自然平静,这里分出两条河流流入沧洲。
辛勤劳作从百粤之地而来,初次来到这遥远的天际边。
接近桐庐市,潮水泛滥,如同泜水漫溢。
听不到湍急的溪流声,只有沙鸟在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
人与自然都感到舒适,我也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注释

泷口:指山涧出口处。
沧洲:古代对水边或江湖边的泛称。
百粤:古代南方地区,包括今广东、广西等地。
天一涯:极远的地方,天涯海角之意。
桐庐市:今浙江省桐庐县。
湍濑:水流湍急的小溪。
沙鸟:栖息在沙滩上的鸟。
浩然:形容广大、开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自然之美。开篇“泷口波自平,沧洲分两溪”两句,勾勒出一片宁静的水景,泷口之水波澜不惊,与远处的沧洲相呼应,形成两股清流。紧接着,“辛勤下百粤,乍出天一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追求,通过“辛勤”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探索自然深处的不懈努力。

随后,“近入桐庐市,潮水滥中泜”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这里的“滥”,形容潮水之盛,大有气势,但并不喧嚣,而是与山谷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诗人在接下来的“不闻湍濑声,沙鸟浩然飞”中,用对比手法描绘出一片宁静之境。通常湍濑之声应是激流冲刷石岸所发出的声音,但此处却“不闻”,而代之以“沙鸟浩然飞”的景象,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物我两俱适,吾亦浩然归”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他也就此“浩然”而归,完成了从外部景观到内心世界的转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泉祈雨

南州富潨射,万壑纵奔濑。

兹泉一何高,夐与寥廓对。

邈非猿鸟到,迅恐岩磝碎。

霜落天地清,玉立江海外。

人区未蒙泽,蛟龙兹有待。

浅石谅难渟,当与云涨会。

形式: 古风

龙门岩

未到子陵台,先见龙门石。

万物镇群峰,闯然耸双壁。

清泉界中道,亢若高门辟。

樵童走深径,渔户掩沈碧。

白首钓鱼郎,不知有行客。

形式: 古风

会稽山

稽山何崔嵬,奠此东南区。

群山状趋附,万壑流萦纡。

畴昔大禹来,简计天下书。

诸侯率麇至,万玉争凫趋。

防风独强梁,后至行趑趄。

天威不可舍,败骨盈高车。

至今憔悴烟,惨澹藏封隅。

遂令百世后,尊王无异图。

乃知圣人心,赏罚尽贻谟。

形式: 古风

同孝叔游玉泉

石磴松阴一化城,泉源疑透古瑶京。

僧知到耳此根静,客来洗心诸虑清。

星记祥光重璧合,蓝田霁色暮烟生。

潺湲似识君将去,相送出山多别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