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其一)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形式: 词牌: 安公子

翻译

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水边的小洲上一片寂静,并没有采摘香草的女子。放眼望去,只见双双鸥鹭立在水边。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你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注释

稍觉:渐渐感觉到。
拾翠:拾,拾取。
翠,翡翠鸟的羽毛。
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蒹葭:芦苇。
画桡: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
羁旅: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
樯:桅杆。
乡关:故乡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
孤;少。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傍晚的画面。"远岸收残雨",雨后的江天显得更为静谧,远处的岸边雨意渐消。"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寥寥数笔勾勒出洲头人迹罕至,只有鸥鹭相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视线转向江边,渔火在芦苇丛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接下来,"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船夫们在桨声中交谈,透露出一丝人间烟火气。

词人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涯,"游宦成羁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羁旅之苦。"万水千山迷远近",远方的家乡在视线中模糊不清,更增愁绪。"想乡关何处",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起与亲朋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能独自承受离别的哀愁。最后,"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杜鹃鸟的啼叫仿佛在催促词人回归,加重了思乡之情和离别的苦涩。

总的来说,这首《安公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旅途见闻和内心感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柳永词擅长的婉约风格。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早梅芳慢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铃斋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形式: 词牌: 早梅芳慢

曲玉管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形式: 词牌: 曲玉管

红窗听

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

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别后无非良夜永。

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

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形式: 词牌: 红窗听

红窗迥

小园东,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儿有。莺共燕、吃他拖逗。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形式: 词牌: 红窗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