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二)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

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神秘。首句“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晨的山居生活,朦胧的光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描绘了诗人起床后的日常活动,通过漱口、下阶站立的动作,以及周围环境中的清露,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清新与宁静。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两句,将视线提升至更高的层次,白云如柔软的被褥覆盖在空中,翠绿的山峰则像是镶嵌在蓝天之下的翡翠,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纯净。接下来,“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则通过比喻,将弥漫的云雾比作挂起的屏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云雾中隐藏着的奇妙色彩和景象。

最后,“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感悟。虽然居住已久,但奇景却偶尔才得以遇见,这或许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瞬间的难得与珍贵。诗人站在那里,似乎有所领悟,远处传来清脆的钟声,与周围的宁静相呼应,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禅意与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清晨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三)

意行沿涧曲,湿屦芳露盈。

忽然微风至,奇香不可名。

探寻遍高下,众绿掩一茎。

长蔓小白花,灿灿缀玉英。

馨烈夺兰蕙,娟然发幽情。

相逢不相识,一见真目成。

誓将表孤隐,图检离骚经。

形式: 古风

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其四)

古人有奇趣,寒夜起读书。

我庐虽不广,俯仰自有馀。

涤虑入秋清,涉想含春愉。

生物观气象,弥满忘寒儒。

素心期未来,沉吟定何如。

形式: 古风

治芗同年六十生日

人间何处无良夜,难得二人相对閒。

踏雪冲泥曾不厌,俗情凡语已全删。

廿年愁隔春明梦,晚遇仍同侍从班。

六十逢辰是佳节,菊萸荐酒好开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王病山先生遗榇归蜀感赋二首(其一)

经筵左右九十日,便了孤臣一往心。

耿耿填胸终不下,磐磐盖世更何寻。

早拚削迹仍摧辱,除是看山有笑吟。

廿载思归归已得,峡江秋气万重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