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其二)

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来十二时。

两个泥牛齐著力,矛头淅米剑头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南山的四季界限分明,一天原本就有十二个时辰。
两个泥塑的牛一起用力,一个用来磨矛头,一个用来做剑炊做饭。

注释

南山:指代南方的山,可能象征着时间或地点。
分明:清晰、明确。
一日:一天。
元来:原来,本来。
十二时:古代计时单位,每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两个:数量词。
泥牛:比喻辛勤劳动的人或事物。
齐著力:一起努力,共同用力。
矛头:矛的尖端,这里可能象征锐利的工作。
淅米:磨米,指粮食加工过程。
剑头炊:用剑头来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其二)》中的片段。诗中以南山为背景,通过“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来十二时”这两句,描绘了南山时间划分的清晰,暗示出禅宗对于时间观念的精确把握。接下来的“两个泥牛齐著力,矛头淅米剑头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禅修者如牛般辛勤努力,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磨米做饭)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禅宗生活中的勤勉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禅师们的敬意,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其一)

鱼吼钟鸣索饭钱,牧牛耕种别人田。

淮师收得祖关在,一笛操江月满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其二)

千头剖蚌明珠熟,百尺垂丝鲙缕长。

柳下石门君有此,可能冲雪厌清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其一)

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粱。

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钱德循鹿苑滩舣舟有作

鹿苑滩头秋月明,使君辍棹爱江清。

尘埃一段思归路,已听荆州渔鼓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