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其一)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翻译

从长安告老回家了,在一直呆过了七十年之后;多么的不易呀,七十年,这自古以来都少有!——我倦了,与其闲置,不如归来。归来好啊:夏天,看荷花:凉雨过后,池塘的夜多美;秋天,看桂花:淡淡的风里,小山也不错。别问怎么打发这日子?——喝酒,喝酒;再不,写写诗吧。
冬天:不要辜负了那竹上的雪;春天,不要辜负了那柳边的月。过闲的人,总有些痴。种花之事无人问津,与花相对的意味,只有老天明了。好笑的是那山中:云,早早的出去;鸟,迟迟地归来。——竟是这般的忙碌!

注释

投老:垂老,临老。
殢酒:困于酒。
殢,沉溺,困倦。
“惜花”句: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最高楼·其一》,表达了词人年老归隐后的闲适与感慨。开篇"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以长安作为象征,透露出词人厌倦了官场生涯,选择回归田园的决心。"七十古来稀"则感叹岁月不饶人,人生已进入老年。

接下来的两句"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描绘了宁静的湖光山色,雨打荷花,清风拂桂,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反映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享受。

"怎消除,须?酒,更吟诗",诗人借酒吟诗来排遣心中的郁结,寻求心灵的慰藉。"也莫向、竹边孤负雪"和"也莫向、柳边孤负月",进一步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愿错过任何赏心悦目的景致。

"闲过了,总成痴",表达了词人对闲适生活的执着和痴迷,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写出词人虽无人理解,但依然坚守自己的兴趣和情感,只有大自然能共享这份深情。

最后三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以山中云起鸟归的自然景象作结,寓言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心境如云般自由,对尘世的留恋和对自然的亲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归隐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解脱,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其一)九日小集,时杨世长将赴南宫

年年团扇怨秋风。愁绝宝杯空。

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

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为人寿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

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

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

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为人寿

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

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红。焚香度日尽从容。

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钟。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其二)夜深残月过山房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

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钟鼎,那处难忘。

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形式: 词牌: 朝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