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百五日之后又要来临,梨花梅花相继绽放。
行人在笑自己不愿归去,瘦弱的马儿独自低吟,实在令人悲怜。
杏仁粥的香气渐渐飘出,邻家的炊烟预示着旧炉火即将变为灰烬。
画桥边春意融融的夜晚,清歌声声,谁能相信我愁肠百结,日复一日。

注释

一百五日:指寒食节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的一天。
梨花:春季开花的植物,象征洁白和纯洁。
行人:外出或旅行的人。
瘦马:形容马匹瘦弱,可能暗示旅途艰辛。
杏酪:用杏仁制成的乳制品,此处代指春天的食物。
榆烟:古代烧柴炊烟,此处可能指炊烟袅袅。
画桥:装饰华丽的桥梁,常出现在诗词中描绘美景。
愁肠:形容心情忧郁,愁绪满怀。
日九回:形容愁苦之深重,一天之中反复多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于归乡无望的哀愁情感。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 这两句勾勒出早春时节,梨花与梅花交替开放的情景,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一种淡淡的离愁。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面对美丽的春景,行人却不得不继续前行,不得已中带有一丝苦笑,而那瘦弱的马儿也似乎在发出悲伤的哀吟声,增添了一份旅途的凄凉感。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这两句通过对家乡生活细节的描绘,强化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怀。远处传来的杏仁酒香和邻舍煮粥的声音,让人倍感温馨,而那即将转变为旧炉灰的榆树烟雾,更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美好的春夜中,对着清澈的溪水和温暖的阳光,不禁唱出了清亮的歌声。但即便如此,心中的忧虑与思念依旧如影随形,每每忆起,便觉愁绪万千。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故乡和归期无望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8)

崔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相关古诗词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其一)

烟花零落过清明,异国光阴老客情。

云梦夕阳愁里色,洞庭春浪坐来声。

天边一与旧山别,江上几看芳草生。

独倚阑干意难写,暮笳呜咽调孤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其二)

翠烟如钿柳如环,晴倚南楼独看山。

江国草花三月暮,帝城尘梦一年间。

虚舟尚叹萦难解,飞鸟空惭倦未还。

何以不羁詹父伴,睡烟歌月老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春晚泊船江村

芳草青青古渡头,渔家住处暂维舟。

残花半树悄无语,细雨满天风似愁。

家信不来春又晚,客程难尽水空流。

自怜爱失心期约,看取花时更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