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题家池寄王屋张道士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

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

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

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

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这里有亮白的石头,清澈的水流潺潺。
有一位老头,他的头发像雪一样白,在这里悠然自得。
他既不急于走通往权贵的道路,也不愿意深入幽深的山林。
深山太过荒凉,而通途又充满艰难。
不如居住在池塘边,安逸且没有忧虑。
有食物满足我的口腹,有酒使我脸颊微红。
我恍惚游走在醉乡中,寻求宁静的奥秘。
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中领悟真理,十二年来过着悠闲的生活。
我不羡慕富人,不攀附权贵。
只有天坛子(道家圣地),我时常来往其间。

注释

石白磷磷:形容石头洁白发光。
清潺潺:形容水流清澈,潺潺作响。
叟:老翁,老人。
婆娑:形容舞动或摇曳的样子,这里指老人自在的样子。
要路:重要的道路,比喻权贵之路。
濩落:荒凉,冷落。
酡吾颜:使我的脸色变得红润,常指饮酒后的样子。
游醉乡:沉浸在醉酒的幻境中。
希夷:古代道家术语,指空寂玄妙的境界。
玄关:道家术语,指进入深远道理的门径。
五千言:指《道德经》,由五千多个字组成。
天坛子:可能指道教的祭天之处,也可能是一种象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山野与家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家园中的景象,白色的石头和清澈的流水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环境。

"有叟头似雪,婆娑乎其间。" "叟头"指的是老翁,这里形容诗人自己已是白发苍苍,但依然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

接下来的几句"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险艰。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诗人通过对比山野与家园的道路,强调了宁静生活的舒适和安全感。

诗中随后的几句"有食适吾口,有酒酡吾颜。恍惚游醉乡,希夷造玄关。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闲。" 描述了诗人对简单饮食的满足,以及通过饮酒放松心情,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几句"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攀。唯有天坛子,时来一往还。" 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财富和地位都不屑一顾,只对远方的朋友偶尔交流之情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饮后戏示弟子

吾为尔先生,尔为吾弟子。

孔门有遗训,复坐吾告尔。

先生馔酒食,弟子服劳止。

孝敬不在他,在兹而已矣。

欲我少忧愁,欲我多欢喜。

无如酝好酒,酒须多且旨。

旨即宾可留,多即罍不耻。

吾更有一言,尔宜听入耳。

人老多忧贫,人病多忧死。

我今虽老病,所忧不在此。

忧在半酣时,尊空座客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京兆府新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卧小斋

朝起视事毕,晏坐饱食终。

散步长廊下,卧退小斋中。

拙政自多暇,幽情谁与同。

孰云二千石,心如田野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元九悼往

美人别君去,自去无处寻。

旧物零落尽,此情安可任。

唯有襭纱幌,尘埃日夜侵。

馨香与颜色,不似旧时深。

透影灯耿耿,笼光月沈沈。

中有孤眠客,秋凉生夜衾。

旧宅牡丹院,新坟松柏林。

梦中咸阳泪,觉后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发为中夜吟。

无论君自感,闻者欲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