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建溪

崆峒一派泻苍烟,长揖丹丘逐水仙。

云树杳冥通上界,峰峦回合下闽川。

侵星愁过蛟龙国,采碧时逢婺女船。

已判猿催鬓先白,几重滩濑在秋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崆峒山的水流倾泻出一片苍茫的烟雾,我向着丹丘山挥手告别,追逐那水中的仙人。
云雾缭绕的树木直通天界,山峰环绕着形成了一幅下临福建的壮丽画卷。
披星戴月地穿越蛟龙出没的水域,偶尔遇见仙女乘坐的青碧色船只。
我已经预料到,猿猴的哀鸣会催促我过早地白了头,秋天的重重滩流瀑布又将增添几许忧愁。

注释

崆峒:古代神话中的仙山。
丹丘: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水仙:指水中仙女或仙人。
杳冥:深远而幽暗。
上界:天空或仙境。
峰峦回合:山峰连绵起伏。
闽川:福建省的河流。
蛟龙国:神话中龙的国度,形容神秘的水域。
婺女船:指仙女所乘之船。
猿催鬓:形容时光流逝,猿声催人老。
滩濑:滩头的急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充满了仙境般的意象。开篇“崆峒一派泻苍烟”,以崆峒山为背景,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又不失壮丽的场景。"长揖丹丘逐水仙"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寻仙问道的故事,诗人似乎在追随着传说中的水仙,穿梭于这片仙境之中。

接着“云树杳冥通上界”,诗人的视角提升至云端,与天界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峰峦回合下闽川"则描绘了山峦环抱、溪流潺潺的地貌,闽川在这里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片净土。

然而“侵星愁过蛟龙国”一句,却带有一丝忧虑的情感,这里所谓的“蛟龙国”,或许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隐喻。紧接着“采碧时逢婺女船”中,诗人又回到了寻仙问道的主题,或许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

最后,“已判猿催鬓先白,几重滩濑在秋天”,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沉郁。"已判猿"可能指的是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而"催鬓先白"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凉。在这样的背景下,“几重滩濑在秋天”又增加了一份秋日的萧瑟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一种哀伤。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冬日暮旅泊庐陵

螺亭倚棹哭飘蓬,白浪欺船自向东。

楚国蕙兰增怅望,番禺筐篚旅虚空。

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弃置侯鲭任羁束,不劳龟瓦问穷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自归山

海岳南归远,天门北望深。

暂为青琐客,难换白云心。

富贵老闲事,猿猱思旧林。

清平无乐志,尊酒有瑶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投赠福建路罗中丞

越艳听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

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

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

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闲居寄太学卢景博士

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

碧云梦后山风起,珠树诗成海月高。

久滞鼎书求羽翼,未忘龙阙致波涛。

闲来长得留侯癖,罗列楂梨校六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