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下消摇自扣扉,相留终日话真机。
烟藏花岛青牛卧,客散仙房独鹤归。
丹井泉澄天影小,玉坛风冷磬声微。
乘闲拟学冲霄术,九土茫茫得者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生活的画面。首句“松下消摇自扣扉”,写出了诗人独自漫步松林,轻轻敲门进入道观的情景,流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接下来的“相留终日话真机”则展现出诗人与道长深入交谈,探讨玄妙的道家真理,体现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热忱。
“烟藏花岛青牛卧”运用了道教典故,暗示道观环境清幽,如仙境般,青牛象征着老子骑牛出函谷关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客散仙房独鹤归”进一步描绘了道观的空灵,客人离去后,只有孤鹤回巢,更显其超凡脱俗。
“丹井泉澄天影小,玉坛风冷磬声微”两句,通过描写清澈的丹井、微弱的磬声,营造出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展现了道观修行生活的寂寥与庄重。
最后,“乘闲拟学冲霄术,九土茫茫得者稀”表达了诗人想要在闲暇时学习道家的高深法术,但意识到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流露出对道家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修为的谦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道士的生活,既赞美了道家的清修生活,也寓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和道家哲学意味。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
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
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
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一锡任西东,孤怀孰与同。
吟髭潜变白,人事旋成空。
秋阁闲看月,寒窗卧听鸿。
时将寂寥意,深夜寄丝桐。
高迹远城市,湖山景色奇。
水声喧睡榻,岚气逼书帷。
鸟语垂轩竹,鱼惊浸月池。
蒲轮来有日,终负白云期。
禅房萧洒闭重关,祖意明来万事闲。
高卧有时消白日,静吟无念忆青山。
扫花晚砌留苍藓,剃发秋池照病颜。
堪笑林泉深隐者,不知幽趣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