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风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中兰花的雅致与清幽。
首句“香草罗娑网户看”,以“香草”点出主题,暗示兰花的香气扑鼻,如同罗网般将人包围,引人入胜。接着,“不须种玉楚江干”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种玉”的典故,暗喻兰花的珍贵与高洁,无需刻意种植于江边,自有一番风韵。
“移来棐几云根湿,挂傍疏帘竹影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兰花的生长环境,棐几(用榧木制成的桌子)上云根湿润,竹影斑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兰花仿佛从云雾中移来,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作佩萧萧吹带绿,鸣琴瑟瑟入松寒”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兰花随风摇曳的姿态,以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兰花如同佩戴在身上的饰品,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发出悦耳的声音;同时,它也融入了松林的寒冷之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最后,“月明悬向床头卧,一夜清芬枕簟宽”两句,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月光洒落,兰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让人感到身心俱宁。这一夜,伴随着清新的花香,人们得以安眠,心灵得到了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与高洁,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