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列中台贵,能齐物外心。
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寻。
题诗更相忆,一字重千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名为《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共列中台贵,能齐物外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在共享美好时超越物质关怀的心境。这里的“中台”指的是高雅的居所或是某种特定的位置,而“物外心”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回车青阁晚,解带碧茸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在傍晚时分驾车归来,解下腰带,在清幽静谧的环境中享受深沉宁静瞬间的画面。“青阁”指的是青石或青瓦的建筑,“碧茸”则形容水色之清澈。
"寒水分畦入,晴花度竹寻。" 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象,其中“寒水分畦入”表达了水流穿过田间小路的情景;而“晴花度竹寻”则是说在晴朗的天气中,花朵随着竹林的缝隙闪耀。
"题诗更相忆,一字重千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珍贵。在这里,“一字重千金”形容的是文字的价值非同小可,犹如黄金一般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与文学的深切感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典型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过江秋色在,诗兴与归心。
客路随枫岸,人家扫橘林。
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
几日华阳洞,寒花引独寻。
归舟一路转青蘋,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几回奏事建章宫,圣主偏知汉将功。
身著紫衣趋阙下,口衔丹诏出关东。
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
远忆故人沧海别,当年好跃五花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