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满江红·题瓶中桃花遗画》由清代诗人朱肄南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瓶中桃花遗画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想象。
首先,“瓣染鹃红,铜饼里、生香不断。”开篇即以鲜艳的桃红色调渲染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那瓶中的桃花在铜制的容器内散发出持久的香气,引人入胜。
接着,“想玉人,画眉初了,戏拈斑管。”诗人巧妙地将画面与人物情感相联系,仿佛是有一位女子刚刚完成画眉,轻巧地拿起斑驳的画笔,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气。
“折叠屏前花雾深,博山炉里沉香满。”通过描绘屏风前的花雾和博山炉中弥漫的沉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香气的氛围,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对兰窗,写出一枝春,天初暖。”在温暖的春日里,对着兰花窗,画家描绘出一枝生机勃勃的春花,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曲栏外,飞絮乱。檐宇下,游丝缓。”诗人通过描写曲栏外飘散的柳絮和檐下缓缓摇曳的蜘蛛丝,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自然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季节的特征。
“帘幕昼沉沉,暗垂银蒜。”午后的阳光透过帘幕,洒在银色的蒜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之美。
最后,“几点燕支抚艳容,数行麝墨添芳款。”诗人以燕支(胭脂)轻轻点染女子的面容,以麝墨(麝香制成的墨)书写细腻的文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体现了画作的精致与高雅。
“叹仙才,未合住人间,瑶池馆。”诗人感叹于画家的非凡才华,似乎认为这样的仙人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作品,不应仅局限于人间,而是应该在瑶池之馆中享受其艺术的永恒。
整首词通过对瓶中桃花遗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创造者才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