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希哲者台州人也妙于传神成化二十年春沈君启南偕余访之欣然命笔咸云甚似因赋诗记之是岁四月十二日余初度也书于豫章堂

人生无百年,五十又过一。

去者日以多,来者日以偪。

情欲与寒暑,昼夜相剽贼。

徒行已须杖,短发不任栉。

顾兹孱弱躯,那为久存物。

一朝随化尽,形容不复识。

钟生妙传写,为我聊把笔。

傅染藉丹青,经营自胸臆。

精神与形似,毫发无所失。

端如镜中影,恍若水底石。

大均斯赋形,其理固莫测。

孰知毫采功,妙夺造化力。

我闻先正言,自治不外饰。

求真既为妄,望久宁非惑。

君看古人像,存者百无十。

惟能慎厥修,庶几为永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名为《钟希哲画像赞》。诗中表达了对画家钟希哲技艺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便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人生无百年,五十又过一。”接着,诗人通过“去者日以多,来者日以偪”描绘时间的流逝,强调生命的有限。紧接着,“情欲与寒暑,昼夜相剽贼”一句,将情感欲望与自然界的寒暑变化相比拟,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随后,诗人转而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徒行已须杖,短发不任栉”,表达了年老体衰的现实。在“顾兹孱弱躯,那为久存物”中,诗人感叹自己这脆弱的身体难以长久存在。最后,“一朝随化尽,形容不复识”更是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终将消逝的无奈。

在对人生的感慨之后,诗人转向对钟希哲画技的赞美:“钟生妙传写,为我聊把笔。”赞扬他能够将人物的精神风貌生动地描绘出来。“精神与形似,毫发无所失”、“端如镜中影,恍若水底石”等句,高度评价了画作的逼真程度,仿佛画中人就在眼前。

接下来,诗人提出了对艺术与真实的思考:“大均斯赋形,其理固莫测。孰知毫采功,妙夺造化力。”指出艺术创作的奥秘,认为艺术家的技艺超越了自然之力。最后,诗人反思了对古人画像的看法:“我闻先正言,自治不外饰。求真既为妄,望久宁非惑。”表达了对真实与虚构之间界限的思考,以及对长久保存画像意义的疑问。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艺术的崇敬之情,还蕴含了对生命、时间、真实与虚构等哲学问题的深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夜宿虎跑兰若

我昔游虎跑,旋归一何蚤。

奄忽逾十年,寻常挂怀抱。

题诗寄尊宿,平生缘未了。

兹游非偶然,历境极深窈。

山灵喜客至,随方故呈巧。

钟梵鸣云间,楼台出林杪。

涓涓石中泉,天遗润枯槁。

瀹茗味更佳,烦劳顿如扫。

载咏坡仙诗,翛然出尘表。

夕阳下高树,暝色栖芳草。

携被卧重岩,山空寂以悄。

神清不能寐,转辗达昏晓。

晨光忽熹微,啁哳闻啼鸟。

揽衣出烟萝,从人问周道。

形式: 古风

落景村

羲和驾骤骥,杳杳经天衢。

向夕迫崦嵫,弭节少踌躇。

馀光烂未收,冉冉下桑榆。

归云栖远岫,暝烟生废墟。

野雉雊中林,牛羊下城隅。

回风忽复来,灌木吹笙竽。

野老耦耕倦,盥濯归茅庐。

曳杖数鸡豚,引水灌畦蔬。

达人尚真意,写图聊自娱。

天机宛流动,匪为形似拘。

形式: 古风

一木

木以弃而寿,人以晦自全。

君看栎与樗,蔽牛非偶然。

乃知为世用,孰若全天年。

览物有深感,悠悠复何言。

形式: 古风

题刘大参所藏兰图

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