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大参所藏兰图

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

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

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

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

浩歌离骚经,余襟涕浪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题刘大参所藏兰图》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描绘秋兰之美,抒发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

首句“秋兰何青青,罗生湘水旁”以秋兰的青翠与生长于湘水边的自然环境相映衬,展现出兰的生机勃勃与环境的和谐美好。接着,“芳馨随风发,菲菲久弥章”描绘了秋兰随风散发出的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郁,象征着美德的持久与深远影响。

“嗟哉好修士,采襭纫为纕”表达了对那些追求高尚品德之人的敬佩,他们如同采摘并编织兰花,将美德凝聚成宝贵的品质。然而,“人多贵萧艾,谓斯为不芳”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美德的忽视与误解,人们往往更看重那些看似实用却缺乏内在价值的事物,而忽视了真正美好的品质。

“草木犹未得,珵美奚能当”进一步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即使在自然界中,草木尚且懂得珍惜与展现其独特之美,那么人类更应该珍视并发扬美德。诗人在此借草木之喻,批评了当时社会对美德的轻视。

“若人写毫素,鉴之宜不忘”鼓励人们通过文字或艺术形式记录和传播美德,提醒世人不应忘记这些宝贵的价值。最后,“灵修苟见察,萎绝亦何伤”表达了对美德传承与理解的期待,即使在世人心中逐渐淡忘,但只要有人能够深刻理解并实践,那么美德就不会真正消失。

“毋为玩形似,无实徒空长”告诫人们不应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或形式上的模仿,而应注重内在的实质与价值。诗人以离骚经为例,强调了深入理解和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兰之美,巧妙地融入了对高尚品德的颂扬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余自病目閒居寡欢丁未岁初度试展余真命酒相对嗟岁月之不留悼面目之非旧因戏为问答以自释焉

形体本天赋,全生无少缺。

去冬婴祸罹,一眚肆微孽。

药石岂不良,终焉左其眜。

譬彼阳光微,有星俄尔孛。

子虽我寓形,自来相附结。

如何视得丧,曾不致悲说。

将非坐斯累,乃与子乖别。

恝然如无情,默尔斯结舌。

子应徇世情,盛衰因改节。

有情与无情,毕竟同归灭。

慷慨奏清谣,轻云蔽明月。

我生非孕育,因君试经营。

形神日相向,如影长随身。

君惟昩调燮,气淫斯疾臻。

胡为不自省,乃独尤我云。

我不与君厚,举世谁复亲。

改节或他人,匪为我与君。

我虽具形似,生而无性情。

休戚殊不知,是非安得言。

病目固为患,未足伤君生。

励志苟不衰,存贤没称神。

废视传春秋,圣门名素臣。

视日能不瞬,亡宋实斯人。

乃知善与恶,岂由盲不盲。

君其务自勖,我亦同令名。

形式: 古风

送刘德美之京

风吹大河水,昼夜无停流。

嗟君万里行,且复须臾留。

王命自有程,安能顾朋俦。

执手两茫茫,日暮登行舟。

皇家重贤才,一艺咸见收。

况兹卫生功,妙与元化侔。

譬彼照乘珠,所往无不售。

愿言进明德,流光被中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十八日登含虚阁

圆景光渐阙,海溢秋生潮。

禅林敞高阁,势欲凌云霄。

老僧敬远客,良夜相招要。

焚香足清供,举酒聊逍遥。

河汉西南流,微风忽刁调。

夜气悄且清,川原何寂寥。

悠然动遐想,凭阑发长谣。

商声出金石,馀音一何嘹。

愿随瑶台鹤,高举乘飘飖。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游金粟寺

我行为寻山,言至东海隅。

连峰尽成童,黄茆弥所如。

于焉载瞻瞩,盎然风气殊。

杖策试探讨,聿来金粟居。

山形既环合,土壤还膏腴。

涧水弦鸣琴,松风簧乱竽。

苍龙与青凤,联翩戏庭除。

好鸟鸣高枝,嘤嘤如有须。

老僧闻足音,延客入精庐。

名香手自焚,茗供与之俱。

言论即契合,不异相煦濡。

向夕犹未归,欲别更踟蹰。

兹游幸一适,如此良非虚。

浩歌下山去,人生电影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