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二树画梅歌

先生画梅如画龙,头角鳞爪森玲珑。

千枝万枝一气下,奔走雷电驱长风。

先画大干如截铁,细柯旋出摇青铜。

冻皴堆作盘错势,拳曲臃肿骄苍松。

攘臂奋腕绕席走,笔欲落纸神飞空。

须臾云气满四角,淋漓乱点寒花丛。

澹者欲傍竹篱径,艳者忽近珠帘栊。

繁英粲粲俨列屋,孤蕊脉脉嗟离宫。

就中五出未全出,将开不开春冲融。

踔厉奋发初挂敌,卒收险怪归中庸。

一时观者齐叫绝,彭门刺史心则忡。

忆昔曾作吴下守,讨春直到东圌东。

元墓石壁十里许,疏罗密织交纤浓。

瞥眼一别十六载,索笑但有清梦通。

间亭更忆林处士,俗骨欲换知无从。

晴窗喜见大泼墨,置身如在孤山峰。

始知先生有真宰,澹香清影常在胸。

画梅画骨兼画气,破万卷入青蒙茸。

张之高堂日坐卧,纵有庚尘乌能攻。

只恐破壁欲飞去,模糊雪海香濛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邵大业对中国画家童二树画梅艺术的赞美之作。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童二树画梅的技艺高超,犹如龙腾云雾,气势磅礴。他首先称赞画家的笔触如雷电奔驰,大枝干如铁,细枝如青铜,形象逼真。接着,诗人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了梅花的形态,既有疏淡雅致的,又有鲜艳夺目的,展现了梅花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诗人还提到自己过去在吴下的经历,回忆起与童二树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只能在梦中重逢。他对童二树的画作有着深深的喜爱,认为其作品不仅能展现梅花的形,更能传达出梅的神韵和内在气质,仿佛置身于孤山之中,感受到清淡的香气和清冷的影子。

最后,诗人高度评价童二树的画技,认为他的作品具有超越世俗的魅力,即使在尘世纷扰中也能保持其纯净。他担心这幅画作会如同飞鸟般破壁而去,消失在茫茫雪海之中,留下的是淡淡的清香和深远的艺术意境。整首诗充满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和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2)

邵大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碎石篇示儿子自悦

我行东山下,碎石盈交衢。

牛羊互践履,杂沓埋沮洳。

鞠躬暗物色,小大罗之裾。

归来细磨刮,乍觉光气殊。

汲水畜盆盎,融融照四隅。

畴意尘垢里,一一拟璠玙。

锐者若耸翠,髡者如含珠。

凸者兀而立,凹者俯以趋。

有如洲之畔,采采联名姝。

有如海之岛,翩翩扬仙襦。或红于玛瑙,或白于?璖。

碧若出新柳,春草谢不如。

青若抽嫩竹,雨过空天余。

五色纷炫耀,一脉延清虚。

不下米颠拜,足光刺史舆。

物苟抱真宰,宁患长沦胥。

显晦有时令,遇合终不诬。

卞和三献璞,季子十上书。

一旦蒙拂拭,光采凌通都。

寄言伏处者,慎勿伤岁徂。

形式: 古风

春日江行即事时赴大竹任

短棹春江破晓烟,探奇此日似登仙。

溪头云断千重岭,谷口兆留一线天。

赵子图书行处有,米家烟雨望中传。

从今揽胜三巴去,细酌松醪展杜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山行

古木苍藤觅径微,行行晓露未全晞。

无端山棘攒眉刺,不断秋云扑面飞。

旅雁一声惊远宦,浴鸥何处避征衣。

莫嫌蜀道难如此,爱看西成秫稻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黄州

丝丝杨柳带行旌,晓雾濛濛暗去程。

一岁岂能留惠政,双凫从此别江城。

恐羞胜地题诗少,剩有扁舟载鹤轻。

最是疮痍春未起,相关不独别离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