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苍然片石寒,百道飞泉吐。
高堂忽萧飒,坐失炎蒸苦。
蛟龙卧欲飞,仰噀秋空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苍然片石寒"一句,以"苍然"形容石头,给人一种古老、沧桑的感觉,而"片石"则突显出山间溪水的清冷与孤独。紧接着的"百道飞泉吐",通过对泉水奔涌情景的描绘,传达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高堂忽萧飒"一句,诗人将视线转移到了一处高耸的建筑前,这里的"忽萧飒"营造出一种突如其来的风雨即至之感。接着的"坐失炎蒸苦"则表达了诗人在酷热中寻得一丝清凉,但又不免感到些许无奈和困扰。
最后两句"蛟龙卧欲飞,仰噀秋空雨",以神话中的蛟龙比喻山间的溪流,它仿佛躺在那里准备腾飞,这种形象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想象力,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与超脱的渴望。"仰噀秋空雨"则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戏剧性,似乎溪水本身也有意志,能够呼唤天上的雨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轩已幽,况复植宫槐。
檐外阴沉绿,南山雨气来。
逍遥不知久,惊此黄花开。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
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条山翠气横,隐嶙秋空窄。
危楼雨初度,卷幌延佳色。
扑扑满前轩,岚光真可摘。
□□□□□,□□□□□。
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
时闻山鸟呼,未得全幽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