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香亭

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虚无的亭子里欣赏什么呢?是因为喜爱那果实中的奇异之处。
它的气质秉承了南方的秀美,生长在火王当政的时节。
过淮河时嫌弃橘子变化,经过庾地嘲笑梅花凋零。
它不与百花争艳,只愿残存的黄莺不要靠近它的枝头。

注释

虚亭:空旷的亭子。
何所赏:欣赏什么。
为爱:因为喜爱。
果中奇:果实中的奇特之处。
气禀:气质。
南方秀:南方的秀美。
火王时:火王当政的时节,可能指夏季。
渡淮:渡过淮河。
嫌橘变:嫌弃橘子因气候改变。
经庾:经过庾地。
笑梅衰:嘲笑梅花的凋谢。
不共:不与……争。
花争艳:百花争艳。
残莺:残存的黄莺。
莫傍枝:不要靠近树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余靖所作,名为《荔支亭》。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荔枝的奇特之处。下面对其进行鉴赏:

"虚亭何所赏," 这一句开篇即设置了一个场景,虚空的亭子里,似乎有某种值得欣赏的东西,但并未指明是什么。

"为爱果中奇。"诗人表达了对荔枝这个水果的喜爱,它在众多果实中独具一格,令人喜爱。

"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时。" 这两句描绘了荔枝生长的情形,它吸纳着南方的秀美之气,在炎热如火的阳光下成熟,这里的“火王”指的是夏季,也象征着热烈的太阳。

"渡淮嫌橘变,经庾笑梅衰。" 这两句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荔枝的独特之处。“渡淮”意味着诗人从北方来到南方,见到了不同的水果,“橘变”则暗示其他水果相较之下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经庾笑梅衰”则是说荔枝甚至比梅花还要出色,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贞,但在这里却被描绘为有些衰败。

"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 最后两句表达了荔枝独立自尊,不与其他花朵争艳丽。而“残莺”指的是那些残留的花朵,“莫傍枝”则是说这些花朵都不如荔枝,甚至不配靠近它的枝条。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赞美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和形象,在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

收录诗词(143)

余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希古。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字:安道
  • 籍贯:韶州曲江
  • 生卒年:1000—1064

相关古诗词

贺孙抗员外春昼端居

万事皆从适意休,何须快马骋长楸。

高人鼓吹鸣蛙地,当世神仙笑躄楼。

燕到捲帘如旧分,花开逢雨最闲愁。

僧来更学尝茶诀,白乳枪旗带露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贺运使学士分散徭人

狂徭数载扰湘东,多谢招降息战攻。

千里山川还汉界,万人戈甲卷秋风。

牛羊野放狼心伏,鹰犬閒眠兔穴空。

不独事宁论爵赏,须知全活有阴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邓秘丞知德安县

里闬俊游心久降,越台成政俗敦庞。

香炉山下重为县,阊阖风高还渡江。

且喜恩威长及物,莫嫌功业未经邦。

公斋更近渊明宅,寄傲情应卧北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送任秘丞知长兴县

懿文通籍气飘飘,二十年来困下僚。

吾道本将忠许国,世途休叹老登朝。

囊装冷落堆青简,衙署幽深枕画桥。

预想吴人蒙美化,海鸥桑雉共逍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