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侍郎见寄

贡院离来二十霜,谁知更忝主文场。

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必爱新香。

九重每忆同仙禁,六义初吟得夜光。

莫道相知不相见,莲峰之下欲徵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离开贡院已有二十载,谁会想到我又重掌文场。
杨柳叶虽能穿透旧衣,但桂花何必贪恋新香。
常常回忆起在皇宫中共同修道的日子,初次吟诗便获得了赞誉。
别说知己只能相知不能相见,在莲花山下我期待你的到来。

注释

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
忝:谦辞,意为惭愧地处在某种位置上。
主文场:主持文场,指负责科举考试。
杨叶:代指时间的流逝,旧的杨柳叶。
桂枝:代指新的机会或地位。
仙禁:指皇宫,因其戒备森严如仙境般不可侵犯。
六义:指《诗经》的六种表现手法,此处指诗才。
夜光:象征才华或荣耀。
莲峰:可能指代清高或隐居之地。
徵黄:可能是人名,也可能是指寻求贤良,此处指向朋友发出邀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起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贡院离来二十霜”,这里的“贡院”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二十霜”则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可能是在反思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已经过去多年的时光,同时也在思考那些与自己一同奋斗过的人现在何处。

“谁知更忝主文场”,诗人自问,谁又能理解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辛勤付出呢?这里的“更忝”意味着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

“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必爱新香”,这两句借物喻人,意思是说即使是枯黄的杨树叶子也能穿过岁月,而不必总羡慕那些新鲜出炉的桂花。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珍视,即便是时间流逝,他们之间的情谊依旧。

“九重每忆同仙禁,六义初吟得夜光”,“九重”指的是皇宫,“同仙禁”则是在回忆与友人共同生活在皇宫中的时光。诗人通过“六义初吟得夜光”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够在安静的夜晚领悟到文学的真谛。

最后,“莫道相知不相见,莲峰之下欲徵黄”,这两句诗表达了即便是不能常相见,但内心的相知与牵挂依旧。这里的“莲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而“徵黄”则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希望能够寻找到那份久违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6)

王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定居扬州(今江苏扬州)。唐朝宰相、学者,同平章事王播之弟。为人孝友,嗜学强记,书无不览。四典贡举,所举皆知名士。有“当代仲尼”之称。与刘禹锡、白居易联句,长达数十韵,称“勍敌”。有文集一百二十卷,《五纬图》十卷,《写宣》十篇,今已佚

  • 字:举之
  • 生卒年:760年-847年

相关古诗词

赠毛仙翁

冰霜肌骨称童年,羽驾何由到俗间。

丹灶化金留秘诀,仙宫嗽玉叩玄关。

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

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

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

断续同清吹,洪纤入紫氛。

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浊水求珠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台庭才子来款扉,典校初从天禄归。

已惭陋巷回玉趾,仍闻细雨沾綵衣。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直庐相望夜每阑,高阁遥临月时吐。

昔闻三入承明庐,今来重入中秘书。

校文复忝丞相属,博物更与张侯居。

新冠峨峨不变铁,旧泉脉脉犹在渠。

忽枉情人吐芳讯,临风不羡潘锦舒。

忆见青天霞未卷,吟玩瑶华不知晚。

自怜岂是风引舟,如何渐与蓬山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