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汪泽民的《斋中见杏花残枝有感》以杏花为题,描绘了残枝杏花的凄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杏花憔悴减胭脂”,以“憔悴”形容杏花凋零的状态,以“减胭脂”比喻花朵颜色的褪去,生动地展现了杏花在春深时节的衰败之态。次句“闭户春深笑不知”,写出了杏花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独自开放,仿佛在春日深处默默微笑,却无人知晓其美丽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无奈。
后两句“芳艳半开争共赏,何人还爱雨馀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芳艳半开争共赏”描绘了杏花在半开状态时的美丽,仿佛在与周围的一切争奇斗艳,寻求人们的赞赏。然而,最后一句“何人还爱雨馀枝”提出了一个疑问: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还有谁会喜爱这些残枝上的花朵?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反思,暗示了美好事物往往不被珍惜,而是在失去后才让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杏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