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西省员外郎纳文璨赴四川省理问

豫章城外发春帆,西望岷峨落日酣。

故国蚕丛随地迥,浮云鸟道与天参。

政行定布秋官令,赋就多逢蜀客谈。

他日绣衣归阙下,还因鸿雁忆江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四川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首联“豫章城外发春帆,西望岷峨落日酣”以豫章城外的春日帆船起笔,将友人即将启程的场景生动展现,同时以“西望岷峨落日酣”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日落图景,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颔联“故国蚕丛随地迥,浮云鸟道与天参”则通过对比“故国”与“新地”,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四川之地的遥远与陌生感,同时也借用了“蚕丛”这一历史典故,暗示了四川的历史悠久和文化深厚。而“浮云鸟道与天参”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四川山川的险峻与壮美,为友人的旅程增添了几分豪迈与挑战。

颈联“政行定布秋官令,赋就多逢蜀客谈”转而关注友人此行的目的与所处的环境。友人作为官员,其使命是执行公正的法律,这既是对友人职业素养的肯定,也是对其即将面对的复杂社会环境的预示。同时,“赋就多逢蜀客谈”则暗示了友人在四川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来自四川的客人,他们的交流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思想碰撞。

尾联“他日绣衣归阙下,还因鸿雁忆江南”则展望了友人未来可能的归途。友人或许会在完成任务后返回京城,但心中仍会怀念江南的故乡。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有对远方文化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赠唐伯恂应试山东

明经应诏唐公子,价比玙璠英妙年。

长安跃马志千里,东鲁获麟书一编。

路入淮河青树里,家邻海岱白云边。

郡国荐书多秀彦,汉廷惟爱董生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常检校执中琴鹤轩

华省归来栖莫鸦,层轩开处对明霞。

竹边琴鹤心如水,郭里林塘客是家。

碧玉调高风自起,玄裳舞罢月初斜。

昼閒更喜诗清绝,白石苍苔松正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题姜叔用山中书楼

飞楼高出对山坳,千丈瑶林耸翠梢。

桂花结得月中实,松叶构成云里巢。

散帙群鸦绕茅屋,钩帘一鹤下江郊。

山中习气爱淳朴,高尚何妨世俗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重到澹溪和答姜叔德

侯门还似野人庐,故友时来下泽车。

桃李庭墙花发后,兰苕洲渚水生初。

挥毫缓饮山亭酒,移炬频窥竹阁书。

今日风光异前日,好将词赋惜春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