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子美三大礼赋

牢落长安赋就时,青苔到榻有谁知。

年踰四十犹无禄,笔下千篇祗有诗。

风雨飘零长是客,干戈悲梗独忧时。

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长安困顿之时写下这首诗,青苔蔓延到榻上却无人知晓。
四十多岁仍然没有官职,笔下的千篇文章只有诗歌留存。
风雨中漂泊不定,常作他乡异客,面对战乱我独自忧虑时事。
一生热爱写出惊人的诗句,只换来如今像杜甫一样的遗世诗人之名。

注释

牢落:困顿,不得志。
长安:古都长安。
赋就:完成创作。
青苔:青绿色的苔藓,象征孤独和冷落。
踰:超过。
禄:官职或俸禄。
祗:只。
风雨飘零:四处漂泊,生活动荡。
干戈:战争的代名词。
悲梗:悲伤而梗塞,形容心情沉重。
惊人句:引人注目的佳句。
杜拾遗: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感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读杜子美三大礼赋》,通过对杜甫的境遇和作品的感慨,展现了对杜甫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的同情。首句“牢落长安赋就时”描绘了杜甫在长安困顿落魄,创作赋文的场景,暗含其怀才不遇的辛酸。接着,“青苔到榻有谁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寂与被忽视,榻上青苔无人问津。

“年踰四十犹无禄”表达了对杜甫四十多岁仍无官职的感叹,显示出社会的不公。“笔下千篇祗有诗”则赞美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尽管生活艰难,他的诗歌却流传千古。接下来,“风雨飘零长是客”形象地刻画了杜甫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干戈悲梗独忧时”则表达了他对战乱时代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直接点明杜甫以惊世之才赢得“拾遗”(唐代官职,负责讽喻规劝)的赞誉,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杜甫境遇的同情和对自己未能如杜甫般成就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对杜甫的敬仰与共鸣贯穿其中。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

茅屋三间昼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偶书

帝恩容贷比天宽,天见孤臣涕泪潸。

数日得看书半卷,一身犹占屋三间。

团团便是故乡月,叠叠只如东越山。

第引沧浪澡心骨,尧云终自不违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悼八婶孺人(其二)

最幸平时省拜频,雍容常欲面生春。

鬓华虽觉年弥老,齿宿其如语自新。

两剑共埋知有日,一杯持奠阻无因。

泫然空落风前泪,终愧西山执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悼八婶孺人(其一)

当年枣栗奉高堂,憔悴俄惊哭杞梁。

目见两孤成乳酪,坐闻一节胜冰霜。

仙游已作朝霞会,尘世空将旧屦藏。

莫问生来寿何许,曾孙儿女亦成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