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若再沉吟甚时可。

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

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

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朱彝尊的作品,描绘了冬季夜晚的甜蜜期待与离别时的细腻情感。"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写的是冬至后的第十七天,正值佳期将至,暗示着爱情的成熟和期待。"若再沉吟甚时可",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渴望确定的矛盾心理。

"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通过环境的转变,渲染出氛围的转变,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即将来临的寂静。"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描绘了两人可能因分离而独自守夜的画面,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运用了浪漫的意象,描绘了月光如水,行云飘过的情景,暗示着美好的时光短暂易逝。"归去忒匆匆",表达了离别的匆忙,"软语丁宁"则展现了临别前的温情叮嘱。

"第一怕,袜罗尘涴",以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担心旅途中的灰尘会弄脏对方的衣物,体现出深深的体贴。"料消息青鸾定应知",借青鸟传信的典故,表达对远方恋人的心意。最后"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再次强调了这次相聚的真实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恋人间的甜蜜与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花糕九日,缀蛮王狮子。圆菊金铃鬓边媚。

向闲房密约,三五须来,也不用青雀先期飞至。

恩深容易怨,释怨成欢,浓笑怀中露深意,得个五湖船,雉妇渔师,算随处可称乡思。

笑恁若伊借人看,留市上金钱,尽赢家计。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三竿日出,爱调妆人近。凫藻熏炉正香润。

看樱桃小注,桂叶轻描。图画里只少耳边朱晕。

金簪二寸短,留结殷勤,铸就偏名有谁认。

便与夺鸾篦,锦髻梳成,笑犹是,少年风韵。

正不在相逢合欢频,许并坐双行,也都情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