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四首(其二)

散帙挥毫总不忺,病怀愁绪坐相兼。

苔痕作意生秋壁,树影无端上古帘。

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惟应数刻清凉梦,时曲颜肱兴未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林逋的《杂兴四首(其二)》描绘了诗人病中独处的情景。首句“散帙挥毫总不忺”,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提不起精神写字的心情。“病怀愁绪坐相兼”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病态的情绪。

接下来,“苔痕作意生秋壁”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环境的冷清,秋日的苔藓似乎有意在墙壁上蔓延,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树影无端上古帘”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树影不经意间映在古老的帘幕上,更显寂寥。

“一壑等闲甘汩汩”借自然之景抒发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接受态度,即使生活平淡如流,他也甘愿如此。“五门平昔避炎炎”暗示了诗人以往可能过着隐居的生活,避开尘世的纷扰。

最后两句“惟应数刻清凉梦,时曲颜肱兴未厌”表达了诗人对片刻宁静清凉梦境的向往,以及倚枕而眠、随意舒展肢体的惬意,尽管病痛在身,但诗人并未完全被愁绪所困,仍有享受清凉梦境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病中孤寂却心境淡然的一面。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杂兴四首(其一)

短褐萧萧顶幅巾,拥书才罢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饮馔长如病酒人。

闭户不无慵答客,焚香除是静朝贞。

前贤风概聊希拟,一刺偏多井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池上春日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

芳草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苦不才。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池上春日即事

鸳鸯如绮杜蘅肥,鸂鶒夷犹翠潋微。

但据汀洲长并宿,莫冲烟霭辄惊飞。

已输谢客清吟了,未忍山翁烂醉归。

钓艇自横丝雨霁,更从蒲筱媚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池阳山店

数家村店簇山旁,下马危桥已夕阳。

惊鸟忽冲溪霭破,暗花闲堕堑风香。

时间盘泊心犹恋,日后寻思兴必狂。

可惜回头一声笛,酒旗斜曳出疏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