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四首(其一)

短褐萧萧顶幅巾,拥书才罢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饮馔长如病酒人。

闭户不无慵答客,焚香除是静朝贞。

前贤风概聊希拟,一刺偏多井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学者的形象,诗人林逋以"短褐萧萧顶幅巾"起笔,形象地刻画出他身着简朴衣物,头戴布巾的朴素生活。他沉浸在阅读中,刚刚放下书本就皱眉叹息,显示出对知识的深深思考和内心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将自己与农夫樵夫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暗示自己虽然过着类似的生活,但内心世界却如同居山者般深沉,饮食也如同病酒之人,反映出他的心境并不轻松,可能饱受困扰。

"闭户不无慵答客"表达了诗人不愿被打扰,专注于自我世界的孤寂,而"焚香除是静朝贞"则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宁静追求,通过焚香静心,保持内心的贞洁和坚定。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虽无法完全达到前贤的风范,但希望能稍稍接近他们的精神境界,"一刺偏多井大春"暗指自己在困境中仍怀有一丝希望,如同春天的井水,尽管寒冷,但仍蕴含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林逋在清贫生活中坚守学问,追求内心平静与坚韧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池上春日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

芳草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苦不才。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池上春日即事

鸳鸯如绮杜蘅肥,鸂鶒夷犹翠潋微。

但据汀洲长并宿,莫冲烟霭辄惊飞。

已输谢客清吟了,未忍山翁烂醉归。

钓艇自横丝雨霁,更从蒲筱媚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池阳山店

数家村店簇山旁,下马危桥已夕阳。

惊鸟忽冲溪霭破,暗花闲堕堑风香。

时间盘泊心犹恋,日后寻思兴必狂。

可惜回头一声笛,酒旗斜曳出疏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百舌

柳条初重草初肥,烟湿园林晚未晞。

百种堪怜巧言语,一般惟久好毛衣。

欺凌红杏从头宿,讽刺黄鹂趁背飞。

谁道关关便多事,更能缄默送芳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