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十六)

二乘皆曰不堪任,上士之人智慧深。

欲得神通等居士,无过无物总无心。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翻译

一般人都认为他们无法胜任,真正的高人智慧深沉无比。
想要拥有神通一样的境界,就像居士那样,无所求,心如止水。

注释

二乘:指佛教中的初果和二果阿罗汉,这里泛指一般人。
皆曰不堪任:都认为无法承担重任。
上士:指修行有成、德行高尚的人。
智慧深:智慧深远,不流于表面。
神通:佛教中指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
等居士:如同居士那样的修行者,通常指有修行但未出家的人。
无过无物:没有任何欲望和执着。
总无心:心境空灵,不为外物所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属于唐诗中的一首。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探讨的是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

“二乘皆曰不堪任”中的“二乘”通常指的是声闻乘和独觉乘,它们是佛教中的两种修行方式。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两种修行方式的否定,意味着诗人认为它们不足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接着,“上士之人智慧深”则描绘了一种更高级别的修行者——“上士”,他们拥有深厚的智慧。这表明诗人对这些具有高度智慧的人有着极高的评价,他们能够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第三句“欲得神通等居士”中,“神通”通常指的是通过修行获得的一种超自然能力,而“居士”则是佛教中的清净行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具有神通能力的清净行者的向往,他们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最后一句“无过无物总无心”表达了一种超脱一切世俗欲望和概念束缚的心态。在这种状态下,修行者已达到了一种清净无为、不执着于任何事物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层次修行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中高级别修行境界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是谁讲谁听座主无语乃与颂曰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

劝师休历坐,不是直求真。

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

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诗偈(其十七)

读经须解义,解义始修行。

若能依义学,即入涅槃城。

读经不解义,多见不如盲。

缘文广占地,心中不肯耕。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诗偈(其十八)

觉他欲打你,着脚即须抽。

已后再相见,他羞我不羞。

忍辱第一道,历劫无冤雠。

此是无生县,不属涅槃洲。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诗偈(其十九)

识业人稀少,迷途者众多。

苦中生乐想,无喜强弦歌。

不饮寻常醉,昏昏溺爱河。

含笑造殃咎,后苦莫由他。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