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清了所作的《偈颂十首》中的第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理。
"只么堆堆地,常光密露时。" 开篇两句,诗人以“堆堆地”和“常光密露”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充满光明的景象,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光芒。
"玄途明绝朕,妙体廓忘依。"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玄奥之路,以及对妙体的理解。"绝朕"意味着超越了常规的路径,"廓忘依"则是指在理解妙体的过程中,忘却了依赖外物的思想,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
"正去功中转,傍来晓路归。" 这两句诗描述了修行的过程,"正去功中转"意味着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傍来晓路归"则是在旁观中找到回归真理的道路,体现了禅宗中“自悟”的思想。
"丝毫都及尽,不觉口如眉。" 最后两句,诗人以“丝毫都及尽”表达了一种彻底的领悟,即所有的细节都能被理解和把握。"不觉口如眉"则是一种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深入理解之后,语言和表情都变得如同眉毛一样微妙和精确,强调了禅宗中语言的精炼和直接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洞察宇宙真理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