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总管归广西

燕玉成行把酒卮,酒卮未尽即言离。

宾鸿冒雨回峰日,旅燕冲风过海时。

棹拨蓼湾秋斫脍,剑飞梅岭夜吟诗。

明年有约重来否,一骑红尘贡荔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燕子成群围聚在酒杯旁,还未饮完就已说起离别。
雨中的大雁在归山之日,旅行的燕子顶风穿越大海。
划船人在秋天的蓼湾砍鱼,剑光闪烁在梅岭夜晚吟诗。
明年是否还能再相约,一人骑马穿越红尘献上荔枝。

注释

燕玉:比喻燕子成群。
把:围着。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即:立即,马上。
离:离开。
宾鸿:指归雁。
冒雨:顶着雨。
回峰日:归山的日子。
旅燕:旅行的燕子。
冲风:逆风。
棹拨:划船。
蓼湾:长有蓼草的水湾。
秋斫脍:秋季砍鱼肉做生鱼片。
剑飞:剑光闪烁。
梅岭:长有梅花的山岭。
夜吟诗:夜晚吟诗。
明年:来年。
有约:有约定。
重来:再次来访。
一骑:一人骑马。
红尘:尘世,这里指人烟繁多的地方。
贡荔枝:进贡荔枝。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名为《送张总管归广西》。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期待重逢之意。

“燕玉成行把酒卮,酒卮未尽即言离。”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急迫的情景,燕玉是美好的时光或环境的代称,而“把酒卮”则意味着举杯邀游,然而好景不长,酒还没喝完,对方就提出了告别。这里通过对饮酒场面的描绘,表达了欢聚时刻的短暂和离别的突然。

“宾鸿冒雨回峰日,旅燕冲风过海时。” 这两句则转换了景象,从室内的欢聚到户外的行旅。宾鸿指远方来客,而冒雨回峰则形容在阴雨中匆忙返回山中的情境;“旅燕”是游燕之人,即旅人本身,而“冲风过海时”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勇敢。

“棹拨蓼湾秋斫脍,剑飞梅岭夜吟诗。”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独自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画面。“棹拨”是划桨,“蓼湾”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水域,而“秋斫脍”则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意指在秋天享受美食;“剑飞梅岭夜吟诗”则形容诗人手持宝剑,在梅花盛开的山岭间夜晚吟诵诗篇,流露出一种文人的豪迈与孤高。

最后,“明年有约重来否,一骑红尘贡荔枝。” 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相见的期待和希望。“明年有约”意味着预定了再次相会的时间,而“一骑红尘”则形容一人一马行于尘世,通过“贡荔枝”来表现远道而来的友情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离合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皇甫秀才下荆州

西南多胜概,挟策缓周旋。

笛弄五溪月,棹摇三峡天。

楚江萍似斗,太华藕如船。

归橐应无价,人争秀句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重庆府

铁作篙师铁作舟,风撞浪涌可无忧。

林间麋鹿遥相望,峡里蛟龙横不休。

目断吊桥空悄悄,头昏伏枕自悠悠。

锦城秋色追随尽,好处山川更一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访马碧梧

万里远行役,十年良可哀。

前辈古风在,故人今雨来。

绝口不言事,挽须惟把杯。

种得碧梧树,春风花自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重游甘露寺

小留甘露莫开船,我欲题诗寄佛轩。

犬下脩廊迎宿客,僧归曲巷背?门。

梅边拂石安棋局,竹外鸣琴荐酒尊。

却忆市朝无事日,笙歌日日醉昏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