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二首(其一)

海棠雨过尚娇春,袖手来寻林下人。

未话柳条堪结纽,且欣梅子可尝新。

孤踪衮衮风中絮,万事纷纷梦里尘。

他日别山重会面,定知谈笑绝鲜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友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感慨。首句“海棠雨过尚娇春”以海棠花在雨后依然娇艳的景象,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接着“袖手来寻林下人”,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亲自步入林间,寻找友人的场景,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未话柳条堪结纽,且欣梅子可尝新”两句,通过对比柳条与梅子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光的珍惜与满足。柳条虽未到结纽之时,但梅子已成熟,可以品尝,这既是自然界的更迭,也是人生阶段的转换,诗人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与变化。

“孤踪衮衮风中絮,万事纷纷梦里尘”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柳絮,孤独而无依,又将世事比作梦境中的尘埃,繁杂而虚幻。这两句既是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他日别山重会面,定知谈笑绝鲜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信心。虽然现在分别在即,但相信未来再次相逢时,他们的交谈依旧新鲜有趣,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乐观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信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访友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访友人二首(其二)

日暮荒城倚瘦藤,江南春思倍添增。

那知淮水黄尘路,忽见庐山绿发僧。

乞食久辞烟际寺,连床今对夜深灯。

明年我亦寻君去,同陟天池最上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石台夜坐二首(其一)

故乡乃有此丛林,下板何妨著寂音。

永与世遗他日志,尚嫌山浅暮年心。

冻云未放僧窗晓,折竹方知夜雪深。

琢句自应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黄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石台夜坐二首(其二)

岁晚山深过客稀,一灯清坐夜同谁。

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

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

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胡卿才时思亭

祇今冢木上云雨,想见音容无恙时。

竟作怀归恋云舍,空馀泪眼看风枝。

功名未洗终天恨,岁月难忘罔极悲。

已觉夜林无触鹿,但看几砚出灵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