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郊迎朱丹园司马,途次口号(其二)

饭罢乡村日始升,牧童三五发鬅鬙。

牛高人小骑难上,拣得斜坡垫脚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牧童与牛群在初升阳光下的场景。

首句“饭罢乡村日始升”,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日常画面,人们在吃完饭后,太阳才刚刚升起,时间尚早,生活节奏平和而有序。

接着,“牧童三五发鬅鬙”一句,点出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牧童,他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头发蓬松,充满生机与活力,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

“牛高人小骑难上”这一句,通过对比牛的高度与人的大小,形象地表现了牧童骑牛的不易,同时也体现了儿童的天真与勇敢,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

最后一句“拣得斜坡垫脚登”,牧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斜坡,作为骑牛时的支撑点,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牧童对环境的观察与利用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温馨画卷,通过对牧童与牛群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哲理。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地震歌

天朗气清日亭午,閒吟散食步廊庑。

耳根彷佛隐雷鸣,又似波涛风激怒。

涛声乍过心犹疑,忽诧栋梁能动移。

顷刻金甑相倾碎,霎时身体若笼筛。

厩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风惨惨日无光,霎尔晴空成昼晦。

扶老携幼出门走,忙忙真似丧家狗。

更有楼居最动摇,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势危肝胆碎,失足一堕魂难招。

蚁走热锅方寸乱,两脚圈豚绳索绊。

窘逼转愁门户狭,攀援不觉窗棂断。

如逢虎狼如触蠍,形神惝恍魂飞越。

偷眼视之但溟茫,满耳声闻唯窸窣。

千家万家齐屏息,大儿小儿多避匿。

少选声停地始平,相顾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稳相欣告,众口一时同喧噪。

老者无策少者疑,从此夜眠心不怡。

东南虽缺地无缝,岂有妖物簧鼓之。

自是乾坤气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怜嘉、彰成墟墓。

试问既震何重轻,消息茫茫归劫数。

长歌赋罢心转愁,惊魂未定笔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忆,此身犹自随沉浮。

安得长房缩地法,居吾乐土免烦忧。

形式: 古风

过隙溪村

觅胜过村西,清阴夹岸齐。

桥危新涨急,树暗野云迷。倚竹鱼庄密,乘潮蟹■低。

苍茫看暮色,落日隔前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北村访曾籋云先生归途口号

先生家住翠云窝,往访归来踏软莎。

路出炊烟乌桕树,桥回流水鸭头波。

平畴鸦落随牛去,窄径人停让马过。

况值清和天气好,薰风处处送秧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与内兄黄伟山孝廉园中夜饮醉归

把盏怀同放,联吟月已低。

更深频剪烛,夜静远闻鸡。

笑我顽如石,怜君醉似泥。

相将归就寝,扶过竹楼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