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歌

天朗气清日亭午,閒吟散食步廊庑。

耳根彷佛隐雷鸣,又似波涛风激怒。

涛声乍过心犹疑,忽诧栋梁能动移。

顷刻金甑相倾碎,霎时身体若笼筛。

厩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风惨惨日无光,霎尔晴空成昼晦。

扶老携幼出门走,忙忙真似丧家狗。

更有楼居最动摇,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势危肝胆碎,失足一堕魂难招。

蚁走热锅方寸乱,两脚圈豚绳索绊。

窘逼转愁门户狭,攀援不觉窗棂断。

如逢虎狼如触蠍,形神惝恍魂飞越。

偷眼视之但溟茫,满耳声闻唯窸窣。

千家万家齐屏息,大儿小儿多避匿。

少选声停地始平,相顾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稳相欣告,众口一时同喧噪。

老者无策少者疑,从此夜眠心不怡。

东南虽缺地无缝,岂有妖物簧鼓之。

自是乾坤气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怜嘉、彰成墟墓。

试问既震何重轻,消息茫茫归劫数。

长歌赋罢心转愁,惊魂未定笔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忆,此身犹自随沉浮。

安得长房缩地法,居吾乐土免烦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地震歌》描绘了大地震发生时的恐怖场景与人们的恐慌反应,展现了清末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脆弱和无助感。

开篇“天朗气清日亭午”,描绘了平静宁静的景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接着,“闲吟散食步廊庑”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悠闲的状态,与随后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

“耳根彷佛隐雷鸣,又似波涛风激怒”形象地描绘了地震开始时的声音,仿佛雷鸣和海浪的咆哮,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破坏力。接下来的“涛声乍过心犹疑,忽诧栋梁能动移”则表现了地震的突然性和破坏性,让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

“顷刻金甑相倾碎,霎时身体若笼筛”进一步描绘了地震造成的物质破坏和人的身体感受,金甑象征着珍贵和稳定,其破碎象征着灾难的毁灭性。同时,将人比作被筛子筛过的物体,形象地表现出人在地震中的无助和脆弱。

“厩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描绘了动物的异常反应,以及即使是聪明的人在灾难面前也会变得茫然无知,强调了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力感。

“悲风惨惨日无光,霎尔晴空成昼晦”通过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灾难的恐怖气氛。接下来的“扶老携幼出门走,忙忙真似丧家狗”描绘了人们在灾难中匆忙逃命的场景,表现了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本能反应。

“更有楼居最动摇,欲下不得心急焦”描述了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摇晃,以及人们在逃生过程中的焦虑和绝望。接下来的“心急势危肝胆碎,失足一堕魂难招”更是直接描绘了人们在逃生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危险和生命的脆弱。

“蚁走热锅方寸乱,两脚圈豚绳索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混乱中的无助和挣扎。接下来的“窘逼转愁门户狭,攀援不觉窗棂断”则进一步展示了人们在逃生过程中的困境和危险。

“如逢虎狼如触蠍,形神惝恍魂飞越”描绘了人们在灾难中的恐惧和精神崩溃。接下来的“偷眼视之但溟茫,满耳声闻唯窸窣”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灾难的恐怖和混乱。

“千家万家齐屏息,大儿小儿多避匿”描绘了整个社区在灾难面前的寂静和恐慌。接下来的“少选声停地始平,相顾人人成土色”则描绘了地震停止后,人们面对废墟的震惊和恐惧。

“地平踏稳相欣告,众口一时同喧噪”描绘了人们在确认安全后的喜悦和兴奋。接下来的“老者无策少者疑,从此夜眠心不怡”则描绘了人们在灾难后的不安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东南虽缺地无缝,岂有妖物簧鼓之。自是乾坤气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通过自然现象的解释,暗示了地震是自然界力量的体现,而非妖异或人为因素。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怜嘉、彰成墟墓。”表达了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对安全地区的庆幸。

“试问既震何重轻,消息茫茫归劫数。”提出了对地震原因和后果的思考,暗示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无奈。

“长歌赋罢心转愁,惊魂未定笔亦柔。”表达了诗人对灾难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忧虑。

“此情回首不堪忆,此身犹自随沉浮。”描绘了人们在灾难后对过去经历的痛苦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

“安得长房缩地法,居吾乐土免烦忧。”表达了对能够逃离灾难、安居乐土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地震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地震带来的恐怖和混乱,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过隙溪村

觅胜过村西,清阴夹岸齐。

桥危新涨急,树暗野云迷。倚竹鱼庄密,乘潮蟹■低。

苍茫看暮色,落日隔前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北村访曾籋云先生归途口号

先生家住翠云窝,往访归来踏软莎。

路出炊烟乌桕树,桥回流水鸭头波。

平畴鸦落随牛去,窄径人停让马过。

况值清和天气好,薰风处处送秧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与内兄黄伟山孝廉园中夜饮醉归

把盏怀同放,联吟月已低。

更深频剪烛,夜静远闻鸡。

笑我顽如石,怜君醉似泥。

相将归就寝,扶过竹楼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东城感赋

扶童閒步上东城,凭眺危栏感慨生。

骨肉廿年悲聚散,林园十载话枯荣。

山从绿野平边起,水向青陂缺处鸣。

景物长存时事改,回头何所不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