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咏诗(其三)苦

梦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

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

水尽火复然,念慕何慨慷。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子,描绘了人在苦恼中寻求解脱的心理状态。诗人通过“梦入大火聚”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将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的灾难相联系,表现了人在极端困境下的恐惧与不安。“怕怖多慞惶”直接点出了这种情绪的强烈程度。

接着,“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这句转折巧妙,暗示了在极度痛苦中,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希望或安慰也能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解脱。水在这里象征着希望与救赎,滴水之凉意仿佛是心灵得以暂时冷却的象征,让人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然而,“水尽火复然”,当希望消逝,现实的苦难再次袭来,人的情感又陷入了深深的慨叹之中。这里使用了“火”与“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矛盾与循环,以及人在面对无常命运时的无力感。

最后,“念慕何慨慷”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感慨。这句话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则以反问收尾,引人深思。它不仅询问过去的悲伤是否真的存在过,更是在探讨人在经历痛苦后,是否能够从中获得成长与领悟,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人在面对苦难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洞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7)

德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咏诗(其四)空

须弥横太虚,大地浮香海。

六尘蔽性天,四大遍法界。

劫火洞然时,此个坏不坏。

何必待烧尽,然后无障碍。

形式: 古风

六咏诗(其五)无我

一水作众味,酸咸苦辣具。

以本淡然故,而能成众事。

若实不随者,安肯随他去。

唯有不随者,谁能识此趣。

形式: 古风

六咏诗(其六)生死

生死不流转,流转非生死。

若实不流转,生死无穷已。

谛观流转性,流转当下止。

不见流转心,是真出生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采珠行

灼灼明月珠,产向深渊底。

从空捞摝之,鱼龙尽惊起。

鲛人相抱泣,洒泪忽成雨。

腥风扑远岸,鲸波奔万里。

密网垂天云,轻帆展鹏翼。

一擘川后愁,再击海若徙。

尽剖蚌蛤腹,不补苍赤髓。

安得如意珠,持归报天子。

神光发中夜,龙颜大欣喜。

七宝随所求,四事尽丰美。

展转济孤贫,利乐无穷已。

用赏战胜功,传为灌顶祉。

罢此批鳞役,聊以释附髀。

沧海不扬波,沟渎清尘滓。

愿祝吾皇寿,量同东海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