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其一)

老树间柴门,端居阅秋序。

意象日疏豁,露繁草半俯。

扶杖绕阶除,苔净绿可数。

孤云觇我暇,纷纷来庭户。

夤缘蓼花前,悦此好情绪。

檐鹊夕声喧,新月已遥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田肇丽的《秋日杂诗(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感的画面。诗人通过“老树间柴门”展现了乡村的质朴与静谧,"端居阅秋序"则流露出诗人闲适地观察着秋天的到来。随着季节的推移,“意象日疏豁”,露水打湿了草丛,它们微微低垂,显得清新自然。

诗人拄杖漫步,台阶上的青苔清晰可见,反映出环境的整洁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孤云觇我暇”一句,以孤云来访比喻自己的闲暇时光,生动有趣。在蓼花前徘徊,诗人享受着这份恬淡的好心情,檐头的喜鹊傍晚时分叫声嘈杂,新月已悄然升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诗意的动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的亲近,透露出一种淡泊而愉悦的心境。

收录诗词(3)

田肇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杂诗(其二)

秋夜不能寐,况是潇潇雨。

滴沥声未歇,唧唧蛩音缕。

辗转听萧瑟,苦忆东坡语。

老泪来何从,残梦去无绪。

数漏怀远人,落帆在何许。

形式: 古风

读陶靖节传有感

捽兀究庐酒一樽,归来松菊幸犹存。

沈吟独怪柴桑老,敢向人间说闭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陶然亭

家世结庐江汉上,黄鹄溪头独来往。

一朝作吏去乡邦,闽海滇云叹鞅掌。

却辞五马入皇都,手板炉香画省趋。

敢谓诗人例水部,欣当盛世分工虞。

晨光到署荷同辈,清漏入朝联友于。

心间恒看紫塞雁,身勤惯听城头乌。

荐达频加思效职,列厂纵横辨埏埴。

庀材鸠工古所重,和土钧泥今倍力。

纷剧宁教阻静便,聊寻丈室学安禅。

绳床棕拂依初地,粥鼓钟鱼响梵天。

每憩西偏意疏豁,遥峰爽气当吾前。

帝城近抱若几案,方塘碧水淼淼泉。

凭高俯瞰百里内,南山一带相钩连。

于兹卜筑颇轩敞,风光澄淡景物妍。

凿基列砌不数武,架楹覆瓦期牢坚。

结构虽微可乘兴,槐眉小署名陶然。

自春徂夏频来此,伫立晴檐还隐几。

蒹葭摇曳出人家,鸥鹭蹁跹下池水。

凉宵千顷霁月明,霜天万灶寒烟起。

三时眺望尽有得,老树寺门闲徙倚。

绿野平泉总莫论,一丘一壑兹焉是。

游寓方当辇毂下,跏趺直在祇园里。

诸公携酒肯经过,觞咏相将俱色喜。

我生怀抱本陶然,坐卧其间亦足矣。

九衢车马日纷驰,谁信鹪鹩寄一枝。

他年纵与京尘远,尚想西山拄笏时。

形式: 古风

游黄山(其一)

已买富春舟,帆挂渔梁下。

欲去桡忽停,且命山中驾。

山僧昨夜来,为道山灵讶。

如何独我遗,讵待毕婚嫁。

清净债须偿,曷不十日假。

一路凉风生,山深岂知夏。

时雨慰三农,高低看䆉稏。

村鸡云中鸣,飞泉树杪泻。

升高自云岭,步步穿石罅。

百里山程遥,杨川连洽舍。

人家如络绎,著姓惟蒋谢。

伊昔我先公,外氏缔姻娅。

谼中此地开,文坛擅无亚。

宾从日如云,游赏恒卜夜。

我来觅前踪,蒿莱没台榭。

石梁坏何年,双溪独木架。

病涉涨偏多,行人每舌咋。

长者谁捐金,飞虹复将跨。

行僧佛岭徒,知我远相迓。

为言程已半,明日到犹暇。

山蔬供饱餐,一榻禅房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