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学探濂洛,文继韩苏,卅载荷陶甄,岿然鲁殿灵光,不吊昊天遗一老;
名垂华夷,任隆内外,孤忠丛谤议,痛绝道山夙驾,谁从沧海挽横流。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郭嵩焘先生的学术与文学成就,以及其在国家内外事务中的卓越贡献。上联“学探濂洛,文继韩苏”赞誉郭先生在学术上的深造与文学上的继承,分别以濂洛之学和韩愈、苏轼的文学风格来比喻其学术与文学的高深与影响。接着“卅载荷陶甄,岿然鲁殿灵光,不吊昊天遗一老”则描述了郭先生三十余年的辛勤工作,如同鲁殿之灵光,即使面对天灾人祸,也坚守岗位,直至年老。
下联“名垂华夷,任隆内外”进一步强调了郭先生在国内外的崇高声誉与重要职责。接着“孤忠丛谤议,痛绝道山夙驾,谁从沧海挽横流”表达了对郭先生因坚持真理而遭受误解乃至诽谤的同情,以及对其早逝的哀痛之情,同时暗示了郭先生若能继续在世,将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如同在沧海中挽起横流,拯救危局。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郭嵩焘先生个人成就的敬仰,也体现了对其人格魅力和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
不详
六一清风,更有何人继高躅;
二分明月,恰于此处照当头。
地临飞骑桥边,问当年一船筝笛,万队旌旗,弹指话沧桑,只安排水国逍遥,已是鲲池庄叟境;
春到听莺时节,看此日对月题诗,迎风把酒,散怀忘泛梗,且领略画图结构,俨然鹿柴右丞居。
秦有郑生,汉有安生,传志强区分,终以龙门为正史;
朝而东海,暮而南海,烟霞遍踪迹,独从羊石辟清都。
人溯文忠到文简;山从江北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