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严长官秋日登太原龙兴寺阁野望

百丈化城楼,君登最上头。

九霄回栈路,八到视并州。

烟火遗尧庶,山河启圣猷。

短垣齐介岭,片白指分流。

清铎中天籁,哀鸣下界秋。

境闲知道胜,心远见名浮。

岂念乘肥马,方应驾大牛。

自怜蓬逐吹,不得与良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在百丈高耸的化城楼上,您登上最高处。
从九重天际回望栈道,途径八个方向直到并州。
烟火之地仍留有尧帝的子民,山河之间开启了圣明的谋划。
短墙与介岭齐平,一片白色标记着分水口。
清脆的钟声穿透天际,如同秋日的哀鸣回荡人间。
身处宁静之中,深知道义为胜,心志高远,名声随之浮动。
哪里还会想着乘坐华丽的马车,此刻应驾驭着大牛前行。
自叹如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法参与这美好的旅程。

注释

化城楼:象征佛教中的化度众生之城,此处指高峻的楼阁。
九霄:极言天之高远。
并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山西境内。
烟火:指人间烟火气,代指世俗生活。
圣猷:圣人的谋略或教诲。
介岭:地名,可能指介休岭。
清铎:清净的钟声。
乘肥马:比喻乘坐华丽的马车。
大牛:象征力量和坚韧,与肥马形成对比。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慨与哲思。

“百丈化城楼”一句,设定了一个极高的观察点,让读者可以想象到诗人所处之地的宏伟和壮观。接着,“君登最上头”则是对诗人本身位置的强调,表明他站在最高处,可以鸟瞰全景。

“九霄回栈路,八到视并州”两句,用数字九和八来形容山路的曲折和看出去的广阔视野。这里的“九霄”、“八到”都是夸张手法,强调了诗人眼前的景色无边无际。

“烟火遗尧庶,山河启圣猷”两句,则是对历史和自然美景的联想。“尧庶”指古代尧帝的都城,这里的“烟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而“山河启圣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短垣齐介岭,片白指分流”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开阔的景象。“短垣”、“片白”都给人一种简约而不失雄浑之感,而“介岭”和“分流”则让人联想到山水之间的自然联系。

“清铎中天籁,哀鸣下界秋”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来强化诗中的意境。“清铎”可能是寺庙中的钟声,而“哀鸣”则是一种悲凉的鸟鸣声,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秋天的凄清感。

“境闲知道胜,心远见名浮”两句,是诗人对于眼前景象和内心世界的自我省察。“境闲”表达了诗人的宁静与淡泊,而“心远”则透露了他超越物外寻求更高精神追求的愿望。

最后,“岂念乘肥马,方应驾大牛。自怜蓬逐吹,不得与良游。”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似乎在抱怨自己的处境不能像理想中那样自由自在地旅行探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个人内心世界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悟和无限遐思。

收录诗词(80)

欧阳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原旅怀呈薛十八侍御齐十二奉礼

前来称英隽,有食主人鱼。

后来曰贤才,又受主人车。

伊予亦投刺,恩煦胡凋疏。

既睹主人面,复见主人书。

糊口百家周,赁庑三月馀。

眼见寒序臻,坐送秋光除。

西日惄饥肠,北风疾絺裾。

升堂有知音,此意当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东风二章(其一)

东风叶时,匪沃匪飘。莫雪凝川,莫阴冱郊。

朝不徯夕乃销,东风之行地上兮。

上德临慝,匪戮匪枭。莫暴在野,莫丑在阶。

以踣以歼,夕不徯朝,陇西公来浚都兮。

形式: 古风

乐津店北陂

婵娟有丽玉如也,美笑当予系予马。

罗帏碧簟岂相容,行到山头忆山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马]韵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

律座下朝讲,昼门犹掩关。

叨同静者来,正值高云闲。

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

千灯智慧心,片玉清羸颜。

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山。

晤言流曦晚,惆怅归人寰。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