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八)

秋色遂将半,游云时淡浓。

水光影䆉稏,秀色增芙蓉。

斸地种三径,钩窗来五峰。

新晴何以卜,一意听晨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翻译

秋天的景色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游动的云彩时而稀疏时而浓厚。
水面映照出稻谷的光影,美景更显得如芙蓉般娇艳。
在地里开辟三条小径,透过窗户可见远处五座山峰。
雨后初晴,我该怎样预测未来?一心倾听清晨的钟声寻求答案。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
遂:逐渐。
将:变得。
半:丰富多彩。
游云:游动的云彩。
时:时而。
淡浓:稀疏或浓厚。
水光:水面的反光。
影䆉稏:稻谷的光影。
秀色:美景。
增:增添。
芙蓉:比喻美丽的景象。
斸地:在地里挖。
种三径:开辟三条小径。
钩窗:透过窗户。
五峰:五座山峰。
新晴:雨后初晴。
何以:怎样。
卜:预测。
一意:一心一意。
晨钟:清晨的钟声。

鉴赏

这首宋朝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八)》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闲适的生活。首句“秋色遂将半”,展现了秋意渐深,一半的季节已经过去,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下来的“游云时淡浓”则通过变幻莫测的云彩,暗示天气的多变,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水光影䆉稏”描绘了水面倒映着稻谷的影子,光影交错,显得生动而富有田园诗意。而“秀色增芙蓉”则赞美了秋天的秀美,将芙蓉(荷花)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增添了清雅之美。

诗人在此刻选择“斸地种三径”,亲自耕作,体现了他的田园生活情趣。而“钩窗来五峰”则以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峰为背景,进一步强化了山居的意境。最后,“新晴何以卜,一意听晨钟”表达了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诗人专注于倾听清晨的钟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秋日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静谧中寻找人生智慧的心境。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八十一)

得闲一何乐,佳处先徜徉。

每扣隐逸士,屡过清静坊。

地僻干戈远,年丰禾稻香。

访我亦何所,南涧与东冈。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五)

寂历秋风晚,闲庭落叶深。

天高晴日澹,山净暮烟沉。

疾病无时已,年华有底侵。

两行南去雁,一片北归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七)

连日山村雨,牛羊都在栏。

低田渍积水,卧穗铺新寒。

气逼琴丝润,香传岩桂丹。

天光惜垄亩,应放月团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山居杂诗九十首(其十四)

老去情怀懒,翛然只此翁。

闲窗千里月,修竹一帘风。

事与孤鸿远,心将止水同。

故人如问讯,痴坐正观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