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平远台

二十馀年泛海萍,古台名胜始重登。

身如方外逃虚子,心似人间有发僧。

雁带寒来红入叶,梅惊秋老绿侵藤。

日斜酒尽山门晚,千树松涛泻佛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平远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二十馀年泛海萍,古台名胜始重登”,诗人以“泛海萍”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漂泊多年后,终于再次踏上故地的感受。古台名胜的重登,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回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归宿。

颔联“身如方外逃虚子,心似人间有发僧”,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比作遁世的隐士与世俗中的僧人。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方外之身与有发之僧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和谐。

颈联“雁带寒来红入叶,梅惊秋老绿侵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季节更迭、时光流转的氛围。大雁南飞,带来初冬的寒意,落叶间透出一抹红色,而梅花似乎在秋色渐浓之际,绿藤上爬满了生机,这种色彩的对比与季节的交替,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生命力。

尾联“日斜酒尽山门晚,千树松涛泻佛灯”,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酒宴结束、夜幕降临的场景。山门晚闭,千树松涛声中,仿佛佛灯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超凡脱俗的意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和谐统一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信仰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收录诗词(18)

李廷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乌石山

乌石蜿蜒势若龙,中峰叠出玉芙蓉。

四围绿绕城边水,几点青来江上峰。

宋主蒙尘留断刻,唐儒骂贼有遗踪。

酒阑未尽登临兴,僧在翠微敲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韵

赏春联骑到南山,纳纳乾坤指顾间。

古碣有文挥藓看,仙岩无路倚萝攀。

钓龙台下千艘集,演武场中万马閒。

自是圣朝多雨露,白头饶许挂冠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乙卯元夕感怀

满城灯火杂笙歌,老病其如好景何。

愁逐肠回偏作阵,泪从心落欲成河。

风飘香去笼花坞,月射窗来照茧窝。

自笑平生最潇洒,不堪今夜寂寥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哭李和之

少小交游到白头,忽闻哀讣泪滂流。

孟郊不副韩公望,李白空贻杜甫愁。

经学一函传菽粟,诗歌千古戛琳璆。

伤心何处尤堪痛,旅榇迢迢向首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