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三)柳絮

陶令生涯漉酒巾,门前种柳万条新。

花今吹作蓬莱雪,曲旧得于关塞人。

应与残红闲是伴,不随舞蝶去争春。

可怜轻质都无定,一落银河莫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陶渊明的生活就像用漉酒巾滤酒一样简单,门前种满了新绿的柳树。
如今花朵飘落如蓬莱仙境的白雪,古老的曲调是从边塞传来的。
它们应该和凋零的花瓣悠闲相伴,不会像蝴蝶那样去争夺春天。
可惜这些轻盈的花瓣没有定所,一旦落入银河,就无人再问它们的去向。

注释

漉酒巾:漉:过滤。酒巾:古代用来滤酒的布巾,代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蓬莱雪: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比喻花朵的洁白。
关塞人:关塞:边境地区,这里指边疆的音乐人。
残红:凋零的花瓣。
舞蝶:翩翩起舞的蝴蝶。
银河:古人想象的天上的河流,这里象征广阔的空间。
问津:询问渡口,引申为关注或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三)柳絮》,通过对陶渊明式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柳絮的感慨。首句“陶令生涯漉酒巾”以陶渊明自比,暗示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次句“门前种柳万条新”则写出诗人住所环境的清雅,柳树成荫,生机盎然。

“花今吹作蓬莱雪”运用比喻,将柳絮比作蓬莱仙境的白雪,既描绘了柳絮飘飞的景象,又赋予其仙气。接下来,“曲旧得于关塞人”暗示这些柳絮来自边塞,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异地风情。

“应与残红闲是伴,不随舞蝶去争春”进一步刻画柳絮的闲适性格,它不与繁花争艳,而是静静地陪伴着凋零的花朵。最后一句“可怜轻质都无定,一落银河莫问津”,感叹柳絮轻盈无定,一旦落入银河,就像迷失方向,不知所终,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柳絮这一意象,寓言了诗人的人生观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五)雨夜

电光初照树峨峨,叶上微风与雨和。

玉腕愁闻无处奈,庭花暗落不应多。

长杨静响千重瓦,太液寒生几寸波。

洗濯青春如有意,平明湿羽未离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六)景福殿水

宫井蛟龙夭矫垂,晓瓶初汲渴禽窥。

清泠已向金盆贮,甘滑还从玉碗知。

九酝酒醇由此得,小团茶味为留迟。

閤门地脉应相似,翰苑曾邀咏昔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四)殿后书事

天子寻常幸直庐,裹头宫女捧雕舆。

红泥已赐春醅酒,黄帕曾经御览书。

林果鸟应衔去后,燕窠虫有落来馀。

禁中事事能传咏,播在人间不是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八)三月九日迎驾

前殿临朝百辟回,后宫廷阁九重开。

鸣梢已自金阶出,黄屋初迎玉辇来。

不问偷桃方朔饱,谁知载戟子云才。

群官望幸无名姓,只有穷吟许外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