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竞渡

卷丝丝、雨织半晴天,棹歌发清舷。

甚苍虬怒跃,灵鼍急吼,雪涌平川。

楼外榴裙几点,描破绿杨烟。

把画罗遥指,助啸争先。

憔悴潘郎曾记,得青龙千舸,采石矶边。

叹内家帖子,闲却缕金笺。

觉素标、插头如许,尽风情、终不似斗赢船。

人声断,虚斋半掩,月印枯禅。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先]韵

翻译

雨丝缠绕,编织出半晴的天空,船桨歌声在清澈的船舷响起。
蛟龙般的大鱼愤怒跳跃,灵鼍发出急促的吼声,如同白雪覆盖平原。
楼外几点红榴花,仿佛在绿杨烟中勾勒出画面,远远望去像在指引航向。
遥指远方的画舫,它们竞相发出啸声,争先恐后。
想起潘郎那憔悴的模样,他曾记得在采石矶边,千艘船只载着青龙旗。
感叹皇宫内的帖子,那些精美的金色纸张被闲置。
如今的素色旗帜,虽然插得高高,但风情不再,无法与当年的斗船相比。
人声渐息,我独自坐在半掩的斋室,月光映照着枯寂的禅心。

注释

丝丝:形容雨线细密。
苍虬:古代神话中的龙。
灵鼍:传说中的神龟。
榴裙:石榴花盛开的样子,比喻女子的红裙。
绿杨烟:形容绿柳轻柔如烟。
画罗:绘有图案的丝绸。
内家:皇宫内部。
缕金笺:用金线装饰的精致纸张。
素标:白色的旗帜。
斗赢船:比赛胜利的船只。

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竞渡》是宋代词人姚云文的作品,描绘了夏日雨后竞渡的场景。开篇“卷丝丝、雨织半晴天,棹歌发清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湖面波光粼粼,竞渡的船只发出清脆的歌声。接着,“甚苍虬怒跃,灵鼍急吼,雪涌平川”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龙舟竞渡的激烈与壮观。

“楼外榴裙几点,描破绿杨烟”描绘了岸边观者如火如荼的热闹气氛,楼阁外的女子们身着红裙,犹如点点榴花,为比赛增添了色彩。词人又借“把画罗遥指,助啸争先”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期待。

下片转向历史典故,“憔悴潘郎曾记,得青龙千舸,采石矶边”引用潘岳的典故,表达对古代竞渡盛况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比赛的规模宏大。接下来,“叹内家帖子,闲却缕金笺”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感慨,竞渡这样的民间活动让那些精美的皇家信纸显得无处可用。

最后,“觉素标、插头如许,尽风情、终不似斗赢船”表达了词人对传统竞渡精神的赞美,虽然现代船只不再比拼胜负,但那份竞逐的精神犹在。结尾“人声断,虚斋半掩,月印枯禅”则以宁静的氛围收束全词,月光洒在静谧的斋室,映照出内心的禅意,寓含了词人对竞渡活动深远意义的理解。

收录诗词(9)

姚云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咸淳四年进士。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有《江村遗稿》,今不传。《全宋词》存词九首

  • 字:圣瑞
  • 号:江村
  • 籍贯:江西高安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清明后赏牡丹

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悭,箬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ㄓ、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香名。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风雨无情。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如梦令

昨夜佳人凭酒。隔著罗衾厮守。

听彻五更钟,陡觉霜飞寒逗。却又。却又。

陪笑倩人温手。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齐天乐

柳花引过横塘路,萦回曲蹊通圃。

插槿编篱,挨梅砌石,次第海棠成坞。吟筇独拄。

待寻访斜桥,水边窥户。

已约青山,云深不碍客来处。繁华阅人无数。

问旧日平原,君还知否。

啼鸟窗幽,昼阴人寂,慵困不如飞絮。匆匆燕语。

似迎得春来,且留春住。惜取名花,一枝堪寄与。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洞仙歌

燕窠香湿,误天涯芳信。社近阴晴未前定。

听莺簧宛转,似羽疑宫,歌未断,落落旧愁都醒。

疏狂追少日,杜曲樊楼,拼把黄金买春恨。

回首武陵溪,花待郎归,洞云深、未知春尽。

问杨柳梢头几分青,消不得,朝来雨寒一阵。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