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胡天游所作的《贾太傅》,通过对贾谊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其才华横溢和命运多舛的感慨。首句“旷代怜才子”表达了对贾谊超凡才情的惊叹和惋惜,他生活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突出。接着,“经时赋旱云”暗示了贾谊因忧国忧民而写下许多忧患之词,如《吊屈原赋》中的“旱云”意象。
“楚骚兼与恨”引用了屈原的《离骚》,将贾谊的才华与屈原的悲剧情怀相提并论,表达出对贾谊遭际的共鸣。诗人质疑“秦过竟谁闻”,暗示贾谊的政治理想并未得到当时君主的理解和采纳,他的过人才华被忽视。
“万里乾坤眼”形容贾谊眼界开阔,洞察深远,但“三年草木群”则描绘了他在贬谪期间的孤独和无奈,如同草木般默默承受命运的变迁。最后两句“苍生属相借,高论岂徒殷”表达了诗人对贾谊关注民生疾苦的敬仰,认为他的高远见解并非空谈,而是深深关乎百姓福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贾谊的遭遇,寄寓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