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渠南一老亭再用长史韵酬絅庵

六月池亭飞水烟,风光宜诵也宜弦。

閒谈试听皆深趣,佳制争传或半篇。

墙入青山低正好,石添苍藓老逾妍。

步趋矍铄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池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六月池亭飞水烟”以“飞”字生动地描绘了六月炎夏中池塘上空弥漫的水汽,仿佛在空中飘动,营造出一种清凉湿润的氛围。接着,“风光宜诵也宜弦”一句,点明了此景不仅适合吟诵诗歌,也适宜弹奏琴曲,强调了自然美景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美妙联系。

“閒谈试听皆深趣,佳制争传或半篇”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无论是闲聊还是聆听,都能从中发现深邃的乐趣,而优秀的创作则可能被广泛传颂,留下半篇佳作。这种对生活情趣和艺术价值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墙入青山低正好,石添苍藓老逾妍”描绘了墙与山、石与苔藓的和谐共生,山墙融入青山之中,显得恰到好处;石头上长满苍翠的苔藓,更加增添了其美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寓意着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延续。

最后,“步趋矍铄颜丹渥,谁信先生八十年”以人物形象收尾,通过描述一位虽年迈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步履稳健,面色红润,让人不禁感叹其长寿且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老者的赞美,也是对长寿与健康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池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活情趣和艺术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艺术创作的推崇,以及对长寿与健康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

收录诗词(76)

莫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先庐

照人溪色动春阳,简点先庐未就荒。

檐桧转添霜后翠,庭兰不歇雨中香。

痴顽儿子聊书课,衰病形骸半几床。

谢遣纷华绝驰骋,韦编筠管谩徜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渠南一老亭次韵

石渠悠悠南有亭,亭中人物少微星。

新添十竹皆珠玉,恰对九峰如画屏。

观物襟怀閒处惬,倚床诗梦午时醒。

逍遥此是长年国,天地谁拘迹与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为钱子山悼亡

眼中那意百年人,只共持家两度春。

罗带绣鸳翻结恨,镜台雕玉易承尘。

良宵缺月窥帘竹,伏日飞霜杀渚蘋。

若问读书汤茗事,于今惟有一灯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追次王友石中舍竹茶炉韵

著眼山中茗具幽,自应题品属名流。

身经宿火三千劫,骨透清风一段秋。

锥不入尖抟土密,鬼难施巧织筠稠。

若穷衣钵传来处,直自销金象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